“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關注, “曙光”到底是誰?

佔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我是曙光。”

“曙光明白!”

11月7日,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中,一聲聲來自地面的“曙光”口令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那麼,“曙光”是誰?

對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來說,“曙光”曾是星星之火,點亮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我國啟動第一次載人航天計劃,名字就叫“曙光一號”工程,最後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被迫下馬。直到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再次啟動,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搖籃”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多年默默努力後迎來了載人航天事業的曙光。“曙光”也成為航天員系統的代號。

如今,隨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入空間站階段,“曙光”的職能也得到拓展,成為航天員出艙活動專項指揮的代號。對於在軌航天員來說,“曙光”意味著距離太空400公里高度下航天員系統崗位人員在幕後的全力支援。

口令是一個人發出的,但“曙光”代表的,卻是一個跨系統、跨部門的出艙活動支援小組,該小組覆蓋了航天員系統、空間站系統以及測控系統,由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任組長。航天員的出艙任務就由該小組提供支援,並提出決策意見,航天員從核心艙進入節點艙,直到出艙活動任務完成,返回核心艙並關上艙門,全程都由“曙光”指揮實施。

可以說,在每一次出艙活動中,“曙光”都指引著航天員行走太空。

“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關注, “曙光”到底是誰?

11月7日18時51分,航天員翟志剛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節點艙出艙艙門,截至20時2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我是曙光”“曙光明白”再引關注, “曙光”到底是誰?

11月8日1時16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安全返回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引導航天員衝鋒作戰的指揮員

在11月7日出艙活動的直播畫面中,有個身穿藍色試驗大褂、扎著馬尾辮、戴著金框圓眼鏡的科研人員頻頻出現在鏡頭裡,她的聲音穿越天地,指引400公里高度之上的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太空的操作。

她就是這次出艙活動的專項指揮——吳昊,代號“曙光”。

“神舟十三號,機械臂即將轉移,請確認安全帶與艙體無連線。完畢!”當晚,吳昊緊盯著監控畫面,密切關注在軌航天員的操作,指令有條不紊。

這次任務是空間站階段第三次航天員出艙活動,也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男女航天員協同開展的出艙活動,王亞平由此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在出艙活動指揮的接力賽中,吳昊接過的是第三棒,成為空間站出艙活動第一位專項女指揮。

她深知責任重大:如果把出艙活動比作一場戰役的話,“曙光”身後的出艙活動支援小組相當於指揮部,而“曙光”則是引導航天員衝鋒作戰的指揮員。

儘管在地面經過多次的出艙活動訓練和演練,儘管有一套科學詳盡的實施方案和數百條故障預案,儘管身後有個出艙活動支援小組,但在這場實戰中,吳昊仍面臨著巨大壓力:畢竟,航天員離開核心艙,隻身進入深邃的太空,面對的就是未知的風險。

這要求她必須對出艙活動的整個流程設計非常熟悉,掌握操作的關鍵點和難點。同時,她還要全面掌握上百種故障預案,針對預案內故障,指揮航天員進行相應處置。

吳昊畢業於北京大學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飛船專業技術組工作,這對她是個陌生的領域,可不到一年時間,吳昊就成長為飛船飛行程式訓練主教員。

為什麼這麼快就擔任主教崗位?外人很詫異。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背後默默付出了多少。

每個飛行階段有哪些關鍵操作,可能出現哪些故障,如何進行處置,她不停地反覆推演。5個飛行階段100多項重要操作、60餘個故障處置預案和4類應急程式,全部瞭然於胸。

“航天員都是萬里挑一的,作為航天員教員,我們也要努力變得更加優秀才行。”吳昊說。

努力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王焰磊評價她“悟性高,能吃苦”。

擔任出艙活動訓練主教員兩年多,吳昊已經組織航天員進行了上百次的訓練。她參與設計出艙活動訓練的每個環節,不僅熟悉整個流程,對空間站平臺裝置、艙外服等各系統的操作和處置情況也是滾瓜爛熟。

與航天員天地一心默契配合

由於天地差異,再多的地面訓練,也不可能完全模擬太空環境。實戰過程中,也會出現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

在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中,時任“曙光”指揮王焰磊的口令響徹太空,在軌航天員和他配合默契,出艙任務圓滿完成,他也隨之成為“網紅”。任務結束後,王焰磊開啟手機,發現有200多條來自同學朋友親人的祝賀資訊。

從事航天員教員工作16年,擔任過神舟七號任務出艙活動訓練主教員,王焰磊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最年輕的80後室主任。有人稱讚他說:“這麼年輕就當主任,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有活力!”

在空間站首次出艙任務的前幾天,王焰磊和航天員系統總體崗一起,與空間站系統和測控系統的崗位人員,對整個任務流程進行反覆核查,明確每條指令傳送的時間點、重要事件的時間點以及邏輯順序。

可沒想到,出艙活動一開始,他就遇到當頭一棒。

由於太空複雜因素,航天員出艙前準備的時間,比預計的要多出來半小時左右,出艙活動時間因此也要往後順延。

這意味著,此前擬定好的時間節點和事件全被打亂了,所有測控弧段要做的事,都要重新評估和調整,這對指揮的節奏把握能力提出了考驗。

現場有人著急了:“不然,就催航天員動作加快點?”

王焰磊堅決否定了這一要求:“不行,沒有充分的準備,必然會給後續工作帶來安全隱患,也會給航天員造成心理壓力。”

果不其然,在後續程序中,航天員在出艙過閘段,把耽誤的時間又搶回20分鐘左右,一系列動作十分流暢。這還要歸功於在地面上進行的多次出艙活動程式訓練。

事後,王焰磊說:“我太熟悉航天員對哪些操作程式需要花費多長時間,能做到什麼程度了,我們會據此做出相應調整。”

在那次出艙任務中,王焰磊的眼神緊隨在軌航天員的一舉一動,在關鍵時刻給予提示。“03”航天員湯洪波在進行應急返回演練過程中,為了防止磕碰風險出現,王焰磊從各路影片影象中綜合觀察,及時告知。

“‘03’注意身體姿態向下控制,避免頭部磕碰。”“‘03’注意保護面窗,泛光燈距頭部太近。”……伴隨著王焰磊的一路叮囑,湯洪波以最快速度攀爬回艙口,並進入節點艙。

任務中,“02”航天員劉伯明將艙外操作檯從機械臂拆除時,遭遇了“攔路虎”。

在太空,物體的質心偏高,一米多長的操作檯搖擺不定,加上航天員沒有著力點,操作起來非常費力。這時,劉伯明靈機一動,跟王焰磊說:“曙光,按出艙流程操作試試?”

旁人可能聽不懂該術語,王焰磊卻心領神會。劉伯明指的是,按之前操作檯出艙時的安裝流程,將其逐段分解拆除再進行組裝,而非原計劃整段拆除和安裝,這樣就降低了質心,穩定性會好些。

王焰磊迅速向出艙支援小組的空間站崗位人員確認技術狀態,同步分析此時艙外的安全繩狀態,隨即請示組長黃偉芬,在組長決策可以按此實施後及時發出指令:“神舟十二號,將操作檯進行拆解,使用兩條安全帶分別固定,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操作。”

口令下達完畢後,空間站正好飛出測控區。11分鐘後再次進入測控區時,劉伯明已經將操作檯拆除,並安裝到節點艙門口的艙外工具箱上。

在這種近乎完美的配合下,出艙活動的既定工作悉數完成。直到航天員安全回到核心艙,王焰磊一直懸著的心才算真正放下來。

他告訴記者,作為遙控指揮的“曙光”,與出艙航天員之間天地一心、默契配合,是出艙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

任務結束後,劉伯明專門為他點贊:“指揮很到位,口令清晰、明確,關注點很細緻,對我們的支援、提示和決策都很及時正確!”

個人追求和國家需求交會對接時潛能會被極大激發

2019年,由於空間站任務的需要,出艙活動訓練提上日程。該訓練面臨前期經驗不足、裝置設施不到位、技術狀態不確定、人員緊缺等諸多難題,領導希望吳昊能加入出艙訓練組。

這意味著,絲毫沒有出艙訓練經驗的她,又要從零起步,攀越更高的山峰。很多人勸她說,出艙活動訓練風險高強度大,不適合女教員。可吳昊一想,自己是航天員教員,既然組織需要,就應該勇挑重擔。

出艙活動訓練種類多,任務量大,涉及系統多,需要學習的內容更加龐雜。吳昊抓緊一切時間補短板,她翻閱神舟七號任務訓練資料,參加機械臂的工效學試驗,到試驗現場觀摩艙體正樣。

2019年年底,航天員出艙活動水下訓練拉開了序幕,吳昊參與了數百個學時的訓練任務。她還自學潛水技能,輔助航天員進行出艙活動水下訓練,在水裡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風險最高的,要數低壓環境下的出艙活動訓練,即航天員身著艙外服在接近真空條件下開展訓練,如有疏忽,嚴重時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

吳昊不敢大意,嚴格複核相關產品的技術狀態。為確保訓練流程與真實出艙程式儘可能保持一致,她精心設計訓練內容和流程,與各分系統指揮反覆推演訓練協同指揮程式。

那段時間,吳昊幾乎每天早上不到7點就出了家門,晚上將近12點才回到家。白天組織訓練,晚上編寫檔案,連續作戰40天,終於在臘月二十九如期完成了任務。

大年初二一大早,當春節氣氛正濃時,吳昊又悄悄地撇下僅團聚兩天的家人們,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備戰下一階段出艙活動訓練。

作為出艙活動訓練組唯一的女教員,吳昊認為,教員沒有男女之分,只有優秀和及格之分。而她的目標是向優秀努力。

引起她共鳴的,是航天員“總教頭”黃偉芬說的那段話:“當個人的理想與追求能夠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交會對接時,個人的潛能就會被極大地激發。所有的苦都是樂。”

在工作上獨當一面的吳昊,生活也有聲有色。她有一對可愛的兒女,翻看吳昊的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有關孩子們的分享。她還擅長烘焙,一有空就給孩子們製作蛋糕。不過,由於工作忙的緣故,孩子們常說她是“看不見的媽媽”。

高負荷高難度的工作,都擊垮不了吳昊,孩子們的話卻曾讓她“淚崩”。

一個週末,她吃過早飯,正要收拾東西去加班。見此,兩個孩子警覺地問:“媽媽,你要幹什麼?”得知媽媽要去加班時,孩子們不說話了。

當吳昊出門時,女兒一直把媽媽送到電梯口,喊著:“媽媽,再見!”直到電梯門關上往下走,女兒的聲音還在樓道里一遍遍響起。

吳昊忍著淚,心裡想著的是:“孩子,媽媽與你再見,是為了讓全國人民都能看到航天人最棒的一面。”

現在,3名航天員在核心艙勝利會師,神舟十三號首次出艙任務圓滿成功。吳昊終於可以暫時鬆一口氣,她說,可以把出艙成功這個來自太空的禮物帶給孩子們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