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釋出最新報告:中國三方專利量全球第四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2021年技術結構圖譜顯示,近年來,中國技術研發實力穩步提升,三方專利量從2012年至2017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2014年至2019年的世界第四位,但與排名靠前的發達國家相比,在專利量、技術方向覆蓋面和領域內均衡性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

6月4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諮詢院)釋出《2021技術聚焦》及關聯報告,戰略諮詢院研究員王小梅在報告發布環節介紹了我國技術研發在全球競爭中的表現。

當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要求我們客觀、快速和深入揭示技術發展趨勢,把握國際競爭態勢,展望技術突破方向。

中科院釋出最新報告:中國三方專利量全球第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麼,如何才能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呢?

專利資訊是把利器。“它可以反映全球所有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最活躍的創新技術。”王小梅說。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指出,90%以上的科技資訊是透過專利資訊反映出來的,若運用好專利資訊,可以節約40%的科研開發經費和60%的科研時間。

“與目前大多數以本國申請專利的統計分析不同,我們報告的資料選取了在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日本特許廳和歐洲專利局同時申請的‘三方同族專利’。”王小梅說。

通常,三方專利被認為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經濟價值,反映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的整體水平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近年來,三方同族專利越來越頻繁地被用作創新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報告對2014年至2019年的三方專利進行聚類分析,形成了7375個技術焦點,構建了世界技術焦點資料庫,並繪製描繪全球技術競爭態勢的技術結構圖譜;同時,透過2012年至2017年、2014年至2019年兩個時期的技術結構,分析了技術的演變態勢。

報告顯示,世界三方專利技術重點集中在資訊與通訊技術(ICT)、醫療器械與製藥、汽車與其他交通工具三大產業,其他主要產業還有化工、冶金和裝置製造業。

對比兩期技術結構,研究發現,技術結構的佈局總體保持穩定,技術焦點大類劃分基本相同,區域性細節上存在一些差異。從兩期技術結構來看,持續高熱度的技術焦點群組包括:通訊網路裝置與技術、資訊處理與儲存裝置、影片編碼技術、鋰離子電池、半導體器件、醫學影像診斷裝置、含氮雜環藥物原料、內燃機等。

同時,技術結構2014年至2019 中熱度明顯增高的技術方向包括:外科手術器械、機動車傳動裝置、燃料電池/核能、複雜機床切削刀具、合金器件等。從新興技術焦點的分佈來看,通訊、資訊科技大類中共分佈了 20 個新興技術焦點,這與近年來處於新一輪資訊化建設浪潮的背景相符,其次為生物技術與醫藥大類,兩個領域共包含 17 個新興技術焦點,再次為化學、電力裝置、半導體、發動機等大類。

兩期技術結構顯示,日本的三方專利量最多,其次是美國,兩國都覆蓋了接近95%的技術焦點,以絕對優勢位居世界前兩位,處於第一梯隊;德國處在第二梯隊,兩期排名均為第三位,三方專利量覆蓋70。7%的技術焦點;中國與韓國、法國同處第三梯隊,三方專利量覆蓋50%多的技術焦點。

編輯:張爽

稽核:王小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