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超40萬,因為韓信而得名!

陽信縣,隸屬於山東省地級濱州市。在地理位置上,陽信縣位於山東省北部平原,地理座標為東經117。15-117。52,北緯37。26-37。43,縣境南北長26。5公里,東西寬48。5公里,總面積792。49平方公里。陽信縣人口超40萬,因漢代名將韓信自燕伐齊屯兵古篤河之陽而得名。並且,陽新這一縣名歷經2000多年不改名,在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各個縣中,這一情況無疑是比較少見的。

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超40萬,因為韓信而得名!

首先,陽信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5000多年前,今山東省陽信縣一帶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濱州市陽信縣一帶屬古青州的範圍內。夏商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為蒲姑國領地。春秋戰國時期,今陽信縣一帶屬於強大的齊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陽信縣一帶屬厭次縣。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後,正式在該地區設立陽信縣。

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超40萬,因為韓信而得名!

據《清史稿》等史料記載,對於陽信縣這一地名,因漢代名將韓信自燕伐齊屯兵古篤河之陽而得名。由此,該地區的建縣歷史已經超過2200年了。並且,陽信這一縣名沿用至今,也即2000多年的不改名。東漢初期,陽信縣隸屬於冀州渤海郡。公元220年,陽信縣改屬樂陵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陽信縣隸屬於魏國。北魏熙平二年(517年)並瀛冀二州為滄州,不久改為滄州郡,陽信隨屬滄州郡。

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超40萬,因為韓信而得名!

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陽信縣改屬德州。五代十國時期,陽信縣屬棣州。北宋建立後,陽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金國佔據河南、河北、山東等中原地區後,陽信縣屬山東東路棣州。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推行行省制,陽信縣中書省濟南路棣州。明初屬山東省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武定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棣州為樂安州。明宣德元年(1426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陽信縣隨屬之。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陽信縣屬山東省武定府。

山東省一千年古縣,人口超40萬,因為韓信而得名!

最後,清朝滅亡後,陽信縣屬山東省岱北道。1914年,陽信縣屬山東省濟南道。1925年,陽信縣又屬山東省岱北道。1928年,陽信縣直屬於山東省。1978年,陽信縣屬惠民地區。1992年3月,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陽信縣隨屬。2000年,撤銷濱州地區,設立地級濱州市,陽信縣屬之至今。如今,陽信縣總面積793平方公里,人口46萬,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1個鄉。

文/情懷歷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