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公元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冬天,清聖祖康熙在暢春園駕崩,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史稱雍正帝。歷史上,關於雍正篡位的傳位一直不斷,但從《清史稿》等正史角度來說,雍正是“合法”繼位的。雍正雖然不是篡位,但雍正卻有個篡位的兒子,他的篡位連史書都難記載,最終僅僅留下16個字。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女並不像康熙、乾隆那樣繁多,雍正一生有10個兒子,但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序齒的也就6個。其中,皇長子名叫弘暉,7歲去世。皇次子名叫弘昀,10歲去世。皇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此人多子多福,活了89歲。皇五子弘晝,是著名的荒唐王爺。皇六子弘曕,被過繼給了果親王允禮。只有皇三子最為特殊,他叫弘時,歷史上關於弘時的資料,少之又少。可以說,目前關於弘時的正規史料,只能找到2處,一處來自《清史稿》,另一處來自《清高宗實錄》。

其中,《清史稿》記載僅有16個字: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至於弘時什麼時候出生的,什麼時候死的,以及犯了什麼罪,為什麼被削除宗籍,一概不知。雖然後世很多也是對弘時的事蹟大書特書,其實都沒有史料依據。在乾隆執政60年官方史料《清高宗實錄》上,只有一處提及弘時,僅14個字:

三哥年少無知,行事不謹,皇考嚴懲。

和《清史稿》一樣,乾隆說自己的三哥弘時,因為“行事不謹”,被雍正嚴懲。根據清朝的玉牒登基,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雍正登基時弘時已經18歲,這樣一位清朝皇子,竟然神秘失蹤,不知道結局如何,也沒有他的墓地,堪稱清朝的一個秘密。雍正的兒子本來就少,弘時到底犯了什麼罪,能夠讓一個皇子秘密消失呢?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大量故宮檔案被帶到臺灣。因為資料繁多,一時整理出來。後來,兩岸文化交流頻繁,人們才知道,臺灣工作人員在整理這些檔案時,意外的發現了一份清朝的聖旨,聖旨的時間是雍正四年正月初五。聖旨如此寫道:

將允禩治罪,撤其黃帶子,弘時既與伊子,一併撤回黃帶子,並從玉牒除名。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這句話很好理解,雍正登基後,他昔日的競爭對手,八爺胤禩被雍正扳倒,撤銷了象徵皇家身份的“黃帶子”。弘時也一併撤銷了黃帶子,並且從玉牒中除名。也就是說,在胤禩倒臺的時候,弘時也跟著胤禩一起被取消了皇家身份,從玉牒中出掉了名字,並且提到“弘時既與伊子”,即:弘時過繼給了胤禩為兒子,這道聖旨非常蹊蹺。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首先,雍正登基後,八爺胤禩有兒子(弘旺),雍正自己的兒子本身就少,弘時作為三阿哥,是雍正登基後年齡最大的兒子。雍正不可能輕易把一個皇子過繼給宗室,更不會過繼給自己的敵人八爺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弘時和胤禩一起,犯了大錯,雍正覺得弘時徹底站在了胤禩那一邊,乾脆把弘時過繼給胤禩,一起治罪吧。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雍正登基後,因為政局不穩,他並沒有急於扳倒胤禩,而是利用胤禩的影響力,繼續團結新舊勢力。但在雍正三年,雍正突然對胤禩下手,胤禩被雍正查出一系列罪名,胤禩不僅被囚禁,在宗室中除名,而且還被改名為:阿其那(滿文,豬狗的意思),很多人因此受到牽連。胤禩再怎麼說也是雍正的弟弟,雍正可以打壓他,可以囚禁他,為何要把他改為阿其那呢,因為胤禩賊心不死,想拉攏弘時一起篡位。而弘時自知沒有弟弟弘曆優秀,所以就主動的站在了八叔胤禩這邊。

雍正45歲繼位,他的兒子4個生下來夭折,其中4個生下來就夭折了!

胤禩事發之後,雍正對弘時犯下的大錯不能容忍,既然他要跟著胤禩謀逆,就乾脆下令將弘時過繼給胤禩,撤銷宗籍,然後秘密處死。弘時,一個皇子,就這樣神秘的消失了。因為雍正、乾隆時期發生過比較嚴酷的文字獄時間,所以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對弘時這個名字都諱莫如深,《清世宗實錄》竟然沒有提弘時,而《清高宗實錄》卻僅僅記載了14個字。民國時期,編撰《清史稿》,因為找不出切實的證據,只能用上文提到的16個字來書寫弘時。可見,弘時篡位之事,被雍正和乾隆極力地掩蓋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