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颳起街頭藝人"選秀"熱潮 民間"高手"

廈門颳起街頭藝人"選秀"熱潮 民間"高手"

湖裡區街頭藝人選拔現場表演形式豐富多樣。

據海西晨報報道喧囂的街道、匆忙的行人,這往往是大都市留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以街巷為舞臺,以行人為觀眾,或為生計或為興趣,快意撥絃、隨性而歌、律動翩舞,不僅滿足了自己,也為城市增添一份人文情懷。他們,就是被稱為“城市裡流動的精靈”的街頭藝人。

最近,思明區文化館、湖裡區文化館和海滄區文化館等紛紛開始招募和選拔街頭藝人,民間“高手”各顯神通,帶來形式多樣的表演。樂隊表演、閩南語彈唱、傳統篆香、講古……廈門颳起一陣街頭藝人“選秀”熱潮。

據市文旅局介紹,這是廈門市發展街頭文化的一項全新嘗試,由各區文化館招募、管理街頭藝人,並在轄區內選定街頭文化藝術表演點位,統籌安排街頭藝人開展街頭文化活動。據悉,接下來,廈門還將培育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文化藝術品牌,打造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人文藝術景觀,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動能。

 街頭藝人“選秀” 民間高手各顯神通

今年春節前,湖裡區文化館的一則“招募令”引發不少市民關注。該區率先發起街頭藝人招募活動,並於2月底進行現場選拔。湖裡區文化館館長闕全安介紹,本次招募約有40人報名,最小的17歲,最年長的69歲。

記者注意到,湖裡區街頭藝人選拔現場表演形式豐富多樣,除了常見的舞蹈、唱歌、朗誦外,還有小提琴演奏、傳統茶道、傳統篆香、糖畫等。此外,現場還有組合帶來原創閩南語組合彈唱、電聲組合彈唱等。他們或搖滾或深情,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

上週,湖裡區的選拔結果已經出爐,共有12組(個)街頭藝人入圍。闕全安表示,接下來,這些街頭藝人將在湖裡萬達、禾山樂群、湖裡華美空間、殿前閩南古鎮、江頭華永天地等5個廣場定點定時分散表演。“這是湖裡區第一次在全區招募街頭藝人,既能為民間藝人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又豐富了文化形式,同時也符合城市管理規定。”

同樣如火如荼進行街頭藝人招募的還有思明區文化館。據副館長苗娟介紹,截至3月8日,已有35人報名參與。“表演形式很多,有講古、沙瓶畫、衍紙、薩克斯演奏和非洲鼓表演等。”

據瞭解,思明區街頭藝人的報名將持續至3月21日,選拔出來的街頭藝人將分別在中山路(3個點位)、鷺江老劇場文化公園、沙坡尾等5個固定點位進行表演。苗娟說:“按照初步計劃,我們會在這些點位佈置造景,根據每個點位的特點量身定製節目,讓街頭藝人定時定點、專人專崗進行表演。”

海滄區的街頭藝人招募活動報名截止日期為3月16日,目前報名者的專案包括繪畫、捏麵人、樂隊表演等內容。據介紹,報名結束後,海滄區文化館將聘請專家進行考核,為透過考核的藝人頒發“海滄區街頭藝術表演證”,並與之簽訂協議,統一規範管理,定點定時表演。目前,海滄設定的街頭表演示範點共有兩處,分別是海滄區文化中心廣場和天竺山景區。

在闕全安看來,本次招募街頭藝人,他們主要擔任服務和管理的角色,對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進行把關。今後,他們也將對街頭藝人的表現形式、表演風格、表演場地等進行指導,讓地方文化和民間藝術能以一種更和美的方式呈現。

借鑑鼓浪嶼模式 公開招募統一管理

街頭藝人表演是現代城市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城市文化雅俗共賞、文化市場健康有序、人性化執法等條件下,街頭藝人的規範化也成為城市公共管理的一個難題。

而在鼓浪嶼,對街頭藝人進行規範化管理的模式已實行多年。2004年起,為進一步規範和提升街頭音樂藝人的表演行為和水準,鼓浪嶼管委會開展過數次考試與考核,合格者頒發《上崗證》,實行“持證上崗”模式。

據悉,去年新一輪考核後,鼓浪嶼現有持證人數10人,分佈9個點位,分別為吉他彈唱、吉他+口哨、薩克斯吹奏、尤格里裡+口琴、竹笛演奏、電吉他+電鋼琴、中國鼓幾個專業類別。除了管理上實行“三定規定”,即“規定的表演時間、規定的表演地點、規定的音響音量”外,還在“演出曲目”“行裝”等方面給予一定規範。

市文旅局公共文化服務處處長黃天福表示,發展街頭文化是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個區招募街頭藝人也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街頭藝術表演”讓公共文化服務突破以往固有的服務模式,不僅向市民和遊客展示才藝,豐富文化生活,更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鼓浪嶼開了一個好頭,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和借鑑意義,各區可以參照鼓浪嶼街頭音樂藝人管理模式,對轄區優勢文化資源進行集中統籌,進一步推動街頭文化的發展。”黃天福說。

據悉,今年將在全市六個區設定街頭文化活動點。各區文旅局將協同城市管理部門、街道等,在轄區內繁華、人流量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景區景點等地,選定一定數量的街頭文化藝術表演點位;與此同時,由各區文化館開展街頭文化藝術表演街頭藝人的招募、考核、管理工作,與街頭藝人簽訂街頭文化表演協議,統籌安排街頭藝人上崗點位、時間及表演內容等,常態化開展街頭藝術表演,可實行“開啟琴盒收費”。

 造節又辦賽 豐富街頭文化形式

除了街頭藝人的表演外,今年廈門還將在多個景區和廣場公園設定文藝團體街頭文化志願服務舞臺,組織專業文藝院團演員、演奏員以志願服務方式參與街頭文化表演,與街頭文化形成互補、互動,提升街頭文化藝術水平。

黃天福說,接下來,他們還將統籌全市街頭演藝人員等資源,設立市級街頭文化集中展示點,綜合打造廈門“街頭文化藝術節”;同時,將在市級街頭文化集中展示點舉辦“街頭藝人擂臺賽”活動。(記者 柯小嬌 王曉萍 通訊員 蔡菲)

 【人物特寫】

  《鼓浪嶼之波》他唱了幾萬遍

廈門颳起街頭藝人"選秀"熱潮 民間"高手"

臺海網3月10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54歲的代明來自貴州遵義,堪稱鼓浪嶼最資深的街頭藝人,已在鼓浪嶼彈唱二十二載。

1999年,代明來到鼓浪嶼,正式開啟音樂之路,並被特批成為鼓浪嶼景區音樂歌手。2004年,他成為鼓浪嶼第一批“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二十多年來,除了彈唱別人的歌曲外,他還發表過三張個人專輯。

代明的個人曲庫一直在更新,遊客點的歌,他基本都能唱。早期,代明喜歡唱韓紅、騰格爾、尼瑪澤仁·亞東等人的歌,最近則最愛唱今年春晚舞臺上的那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旋律非常美,客人也喜歡點。”他說。

雖然流行的歌曲一首換一首,但有首歌經久不衰,那就是《鼓浪嶼之波》。這是代明彈唱最多的一首歌,“這麼多年來,至少唱了幾萬遍,有時一天唱好幾次。”他說。

直到現在,只要沒有特殊安排,代明依然每天到海上花園酒店的點位進行街頭表演。他說,以往遊客多時,一天可以收上千元“打賞費”。 (記者 柯小嬌)

 【記者手記】

  文化更多樣 城市更溫情

臺海網3月10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一座美好的城市應該是有文化的城市。街頭文化當然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唱一首民謠,拉一段小調,描一筆人像……文化在街頭,滋養在心間。

這幾年來,因為城市管理問題,街頭藝人似乎“消失”了。而廈門此次在各區公開招募街頭藝人,簽訂街頭文化表演協議,並指定固定地點讓其進行表演,可謂“兩全其美”。一方面,可以促進街頭表演正規化、合法化,增加城市休閒娛樂專案,對城市文化建設有著補充作用;另一方面,這也給街頭藝人提供了生存空間和平臺,也讓城市管理更富有人性化和人情味。

文藝總是從泥土裡開出花來的,街頭亦是遼闊浩蕩的“基層”。相信在文化的充分氤氳下,我們的城市不僅能“生長”出高樓大廈,還能滋養出更多有趣的靈魂、豐富的內心,為廈門增添更多文化韻味。(記者 柯小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