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偏不知,這位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新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

比起什剎海邊的醇親王府,偏安於內城西南角一隅的醇親王南府可謂“久居西南無人問”。殊不知,這位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新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

社群學校再生“潛龍邸”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西城區鮑家街,是一條在一般地圖上都找不到的三級支路,這條小街上的甲甲2號,灰牆灰瓦看起來也和周圍的尋常四合院別無二致。但院落深處卻似乎傳來另一個時空的樂聲,這也許在暗示著:穿過掛著“西城區金融街社群教育學校”牌的大門,裡面別有洞天。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金色落地罩,上有倒掛眉,下有“五福捧壽”雕刻;硃紅大臺基,臺座上還有描金大朵牡丹花。院落西路最深處的戲臺,雖不大,但裝修卻堪稱豪華;臺上,一雙雙上了年紀卻靈巧的手在遊刃有餘地操持著編鐘,編磬,箜篌,揚琴,古琴,嗩吶這些並不常見的樂器。“嘈雜切切錯雜彈”出來的,居然是人間難得幾度聞的宮廷雅樂。

這不禁讓人心生懷疑:一般社群學校有一架鋼琴,兩部手風琴就很不錯了,不可能有如此“皇家風範”。據介紹,這裡以前是王府,還非一般的王府,是潛龍邸— —光緒皇帝當年就出生在這裡,就是戲臺隔壁那間“槐蔭齋”。光緒皇帝也就是從這裡被接進紫禁城,坐上太和殿寶座的!沒想到,這些身份普通的社群學校,擁有如此不凡的身世。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在清朝,出了皇帝的王府,就被改成“潛龍邸”,甚至是生父也不夠資格在此居住。於是,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就搬到了什剎海邊,後來變成了宋慶齡故居。相對於什剎海的北府,老醇親王府就成了南府。

無獨有偶,“醇親王府”的牌子在北府沒掛多久也搬家了。敢情歷史上醇親王府“龍脈”旺盛,上一代出了個光緒皇帝帝還不算,光緒帝之弟,醇親王載灃之子可儀又在北府“潛龍”了。只可惜,第三座醇親王府尚未建成,大清國就被民國取而代之了。

清政府被推翻後,“潛龍邸”開始跟學校結下不解之緣。這裡先是成為民國大學的校舍,後改為私立新中中學,解放後變成市34中,後來北京電子電器職業高中又躋身王府,緊接著又是燕京職工大學。經歷歷史變遷,“潛龍邸”逐漸變得血肉模糊:為擴大使用面積,遊廊變成教室,一排排小平房拔地而起。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更是讓落毛的鳳凰不如雞,被震塌的屋牆改用紅磚頭重砌,哪兒壞了再湊合補上。2007年,當社群學校進駐這裡時,“哪還有一點‘潛龍邸’的模樣啊,早成寒窯了。為防止房屋倒塌,一根根木樁頂在其中。過道窄的要是著火了連救火車都進不來。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後來耗資1500餘萬元的落架大修,“讓潛龍邸”終於恢復了當年的輝煌。東,西路建築採用墨線大點金的彩繪,而最重要的中路則採用和故宮一樣最高等級的金線大點金彩繪,共有去金箔數萬張。修繕量先不管,光清除的私搭亂建房間就有1200平方米!而最有趣的是,當大功告成時,造成西都市文委撰寫的《醇親王府南府修繕紀事銘》的“寶匣”被鄭重地放置在後罩樓正脊處,這和往金鑾殿正中那“正大光明”標記後放立儲聖旨的傳統竟如此相似,但也有不同:皇帝老兒立儲是偷偷摸摸的,銘文卻作為一種社會財富,為備後人閱覽可以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結緣“五阿哥府”

最初王府初期的主人,敢情還不是醇親王,而是他的爺爺輩,名氣還比醇親王大部份的五阿哥永琪,這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前段時間《如懿傳》熱播,也讓歷史上這位乾隆皇帝最寵愛卻英年早逝的兒子大名傳世。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如懿傳中的永琪,就是肯塔基五阿哥府最初的主人

據《嘯亭雜錄》記載,當年的五阿哥府“此園俱好,園林亦佳”,堪稱各大王府之首。而鄰近府邸也差點早了將近一百年成為“潛龍邸”:原來,深得乾隆喜愛的永琪在26歲即被封榮親王爵位,也是乾隆各皇子中的第一人,因而應了慧極必傷的魔咒-在其受封榮親王后不久,便因為一次狩獵後附骨腎病發而不治身亡。而這附骨痣是愛新覺羅家族的遺傳病,雍正帝最倚重的怡親王胤祥也是死於此病。

“在親居住了半個多世紀的大爺指點說。而他口中的“另一個院”當年也是王府的一部分,如今同樣仙樂飄飄-那座門牌號鮑家街43號的大院,上面赫然寫著“中央音樂學院”的字樣。五阿哥那會兒留下來的老物件— —四隻漢白玉石雕的大荷花盆,就擺放在當年的府門和儀門之間,精美的“八仙過海”和“二十四孝”圖案,依稀可見當年府邸主人的生活情趣。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當年王府的寢部精心潛龍邸,而前部則改了醇親王祠,自此兩座院就像東西德一樣分離開來,門牌號也分別變成鮑家街甲2號和43號。而鮑家街43號的有名,恐怕既不是因為五阿哥,也不是因為醇親王,而是緣於汪峰的那支同名樂隊。和其他搖滾樂隊的草根甚至暴徒氣質迥異的是,鮑家他們過多早年作品也正是直接拜該寺廟堂裡所賜。那首成名作《晚安北京》,就是某雨夜汪汪峰在宿舍床上翻來覆去“烙餅”也睡不著後,跑到門口二環路上“聽國產壓路機的聲音,看所有未眠的人們”,結果得到靈感一揮而就。

牆外的太平湖永成記憶

如果把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這五朝城垣的平面圖疊印在一起,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們的重合點恰好在醇親王府的西北牆外,那裡現在叫做太平湖東路。而上世紀70年代之前,這裡也確實曾經有一個叫做太平湖的水域。湖水流入東岸的王府水池內,湖東岸的王府也堪稱那個年代的頂級“水景別墅”。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曹雪芹鑑定過的古畫出世,間接證實了太平湖的真實性

曹雪芹年少時就常與友人在湖畔流連。曹雪芹好友敦敏在《瓶湖懋齋記盛》一文中,就曾曾詳細記述了曹雪芹“心手相應,變化萬千,風箏聽命乎百刃之上,遊絲揮運於方寸之間”的情景。20世紀60年代初,為尋訪曹雪芹遺蹟,紅學家周汝昌伴隨兄周祜昌曾造訪此處,“在西便門附近找了很久沒有找到,正猶豫是否繼續尋找,忽然走到一個衚衕口見一木牌,上寫太平湖公園,我們驚得幾乎叫起來……啊,世外後來,曹雪芹鮮為人知鑑賞過的兩幅古畫《秋葵彩蝶圖》和《如意平安圖》被發現,並佐證了書中的內容,更加坐實了太平湖曾經存在的真實性。

這座鮮為人知的府邸竟是誕生光緒皇帝的"潛龍邸"…

“到達之後我傻眼了,壯偉的城牆,奇美的角樓,一概無有,高柳幽池已變成一片荒土……”但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周汝昌再次尋找太平湖時,卻失望而歸。 ”原來,70年代前後,為修建地鐵和二環路,除了西南城牆,角樓被相繼拆除,太平湖也被填埋。明朝以來城內最精緻的一處人文與自然兼具的景觀永遠消失了。

無獨有偶,位於積水潭一帶的另一個太平湖,因1966年老舍先生憤然投湖自盡而出名,但同樣在1971年被填平,永遠留在了北京人的記憶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