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報道,學生在滕王閣下背《滕王閣序》,很多人剛一張口——“豫章故郡”,即被判錯。
——景區方的標準答案是“南昌故郡”。
有“標準答案”在,雖然高中課本上是“豫章故郡”也不做數。
長久以來,《滕王閣序》就存在著“豫章”與“南昌”兩個不同版本。
“南昌”版最早出現在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第五卷中,原文:
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客,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談!”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第二早是北宋蘇軾所書的《滕王閣詩序》。
再以後,還可以看到明代的文徵明、文彭父子及祝允明手書的《滕王閣序》,開頭均為“南昌”。
再以後,清代《古文觀止》所錄的也是“南昌故郡”。《古文觀止》的影響力很大。
以上是“南昌”版,再說說“豫章”版。
開頭為“豫章故郡”的最早版本是日本正倉院寫本,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這是個唐寫本,約完成於王勃去世六七十年後,比《唐摭言》早得多。
接著是北宋的《文苑英華》卷七百十八,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開頭“豫章故郡”,不過在“豫章”後有“一作南昌”的字樣。
雖然這一版本採用兩說,但明顯傾向“豫章”。《文苑英華》本比王定保的《唐摭言》約晚50年,但比蘇軾的寫本早。
以“豫章”開頭的還有清代的蔣清翊《王子安集註》及現代學者王力、郭錫良等的《古代漢語 · 文選 · 滕王閣序》等。
對於這兩個版本,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除去以上的抄編、選注者之外,不同的學者對這兩個版本也有不同的認識。
第一個觀點認為“南昌故郡”正確,“豫章故郡”為後世誤抄。
持這個觀點的主要是江西學者。
如清代南昌人萬承蒼認為,南昌從漢到五代都是縣名。而王勃行文非常嚴謹,說滕王閣建在南昌縣準確,如果泛泛地說建在豫章郡(豫章郡包括南昌縣等多縣)就“不得其實”了。
持此觀點的現代江西學者則拿《唐摭言》和蘇軾等人的抄本作為證據,也認為“豫章故郡”為誤,並且有些人還把它上升到“文化傳承”的高度,似乎不承認“南昌故郡”就是沒文化,不傳承!
那怎麼看待現藏日本的《滕王閣序》最早抄本里的“豫章故郡”呢?
有人認為其“真實性有待核實”。好吧……
第二個觀點認為“豫章故郡”為正,“南昌故郡”為誤。
持此觀點的一種理由是,漢代至五代南昌從來不是郡,而是縣,因此“南昌故郡”於理不通。
當然還有版本支援,這個不多說了。
第三個觀點則認為“南昌故郡”是對“豫章故郡”的有意修改。
這種觀點有一個推斷是這樣的:王勃原文應是“豫章故郡”,但後來為避唐代宗李豫的諱,而改為“南昌故郡”。
悅華認同這個推斷。
大家有什麼看法,在評論區說說!
歡迎關注悅華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