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的華表,在古代其實是用來“誹謗”的,怎麼回事?

古人的建築在很多時候,都會帶有當時的時代特徵,在還是部落時代的時候,時代特徵多是以一些圖騰的形式表現出來。圖騰在原始社會是人們用來寄託信仰,用來崇拜的物件。而現在屹立於我國北京天安門前的一對華表,相傳就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

天安門前的華表,在古代其實是用來“誹謗”的,怎麼回事?

現在天安門前的這兩對華表,是明朝朱棣在遷都建立天安門時所建,它們屹立在天安門之前,至今已經有差不多600年的歷史。在華表最上方有神獸‘’天吼‘’坐立在圓盤上,在其下是一塊豎立的雲板,華表本身為圓柱狀,底座為方形,正是對應了我國自古以來,天圓地方的空間觀念。華表雖然隨著歷史的轉變,慢慢的成為現在我們眼前所見的裝飾性大柱,但其實華表剛剛出現的時候,它的作用可不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柱子,華表最早是用來‘’誹謗‘’的。

天安門前的華表,在古代其實是用來“誹謗”的,怎麼回事?

不過古人的‘’誹謗‘’不同於現在的誹謗,在古代的漢語解釋中,誹謗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議論是非,讓人提意見。相傳在原始時期,堯為了能夠採集眾人的建議,就將一個木牌,豎立在過往的街道上,讓人們在上面諫言。所以這個牌子在早期具有‘’意見箱‘’和路標兩個身份。這個誹謗木漸漸地就成為了很多地方的標識,因為木質材料的原因,人們又將誹謗木叫做‘’桓木‘’ 或‘’表木‘’,因為‘’桓、華‘’二字在古代是同音字,誹謗木就慢慢的被人們稱為了‘’華表‘’。

天安門前的華表,在古代其實是用來“誹謗”的,怎麼回事?

後來因為華表的外在設計變得越來越宏大,所使用的材料也從木材變成了石料,它不再侷限在“誹謗”和指路這兩個用途上,因為它有頌功德和貶過錯的作用,所以被很多的君王權貴用於皇宮、陵墓等大型建築的主要裝飾。明朝在建立紫禁城的時候,就特意用漢白玉修築了兩對華表,一對華表面向門內,意在警醒皇帝,不要安逸於皇宮生活,應該出宮多看看民間百姓。另一對華表在門前對外矗立,則是告誡皇帝在出宮之後,別醉心玩樂不願回宮。

天安門前的華表,在古代其實是用來“誹謗”的,怎麼回事?

在2016年的時候,專家在南京地區再次發現了兩塊石刻殘件,它們正好拼成一座華表,上面的墓主人的資訊雖然已經被時間打磨的無法辨識,但是它的結構設計卻也為華表的石刻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因為它不同於往常的華表是圓柱狀的,它是一個多稜柱,切割面很明顯,根據考古人員的研究,這座華表應該隸屬於南朝,多稜柱體是當時工匠學習羅馬柱所產生的設計,這也是南朝當時華表的顯著特徵,更是古代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象徵。歷史其實是互通的,往往透過一個事物,就可以瞭解一個朝代的繁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