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遺產

看·世界遺產

Tim Williams

看·世界遺產

劉曉明

看·世界遺產

Tim Winter

“海上絲綢之路遺產的保護與研究”主題邊會,圍繞“海絲遺產”學術概念,談論了海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實踐問題,就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價值、遺產型別、保護管理、申遺路徑等進行了探討。

TimWilliams:“沒有一條線是單一的”

世界遺產體系下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概念之間有著直接關聯,但“海絲”保護與申遺的路徑和陸上絲綢之路的“廊道”體系又有很大區別。海絲線路體系有一個特點:沒有一條線是單一的。每條路線之間都有著彼此的互動,有很多區域、很多節點都互相交疊,兩個節點之間的路線可以有多種選擇。“海絲”不僅包括複雜的線路體系,也涉及到多樣的社會背景、遺產構成、遺產與人的關係、歷史影響的複雜性以及與當代社會的緊密聯絡。因此,我們應該拓展視野,從區域互動的角度,以港口為中心,重點開展人類學、宗教、航海技術方面的研究。

因為“海絲遺產”基本都和海洋有關係。所以這些遺產的本體是比較脆弱的。海岸的侵蝕、氣候變化、地形地貌的變化等因素,對考古、保護和管理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要保護這些遺產,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護管理和監測機制。

“海絲遺產”型別眾多,要實現申遺,就需要進行高效組織協調,進行周密分工,開展良好的國際合作。這是一個龐大的專案,跨國合作面臨諸多挑戰,即使是中國、日本、韓國之間的遺產關聯特徵,目前也沒有完全研究清晰。因此如果想真正瞭解“海絲”對沿岸各個國家都分別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還需要認真地思考給出嚴謹的回答。

劉曉明:構建文化遺產合作體系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是中華海洋文化最重要的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所承載的活躍的航海實踐、繁榮的貨物貿易和廣泛的人文交流在東亞板塊內最典型的物化表現,見證了人類曾經依託海洋走向整體的文明歷程。

2018年4月,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廣州市、寧波市、南京市共同發起,24箇中國城市共同簽署了《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在海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申遺、傳承等方面達成共識。2019年5月,澳門、長沙也加入到其中,聯盟成員擴大到26個。

遴選、研究和保護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不僅是中國的使命,也是沿線國家共同的事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遺產框架體系下,在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關於絲綢之路概念性檔案和相關主題研究的基礎上,中國與各國通力合作,在國際多邊框架下開展聯合工作,推動“海絲遺產”的保護,構建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交流合作體系。

TimWinter:海洋歷史是聯通和流通史

海洋歷史是聯通和流通史,是關於人員、文化、語言、食物和建築的聯通和流通,以及人們交通方式的聯通。“海絲遺產”也是物品的聯通和流通,包括瓷器、金屬製品、船舶等。此外,它還是思想和概念的聯通和流通。海洋遺產是海洋外交的平臺。以遺產為基礎的外交可以促成不同文化之間對話,而且能夠促成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平相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下與歷史的一次有益的結合,代表著歷史的延續,是絲路精神的延續。“一帶一路”倡議要在沿線國家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在這個基礎之上加強經貿、人文的往來。由此看來,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古老的絲綢之路有很多交織和融合之處。

海洋的歷史也是一部文化線路的歷史,這些共同的線路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產,分佈在不同的地區,也連線了不同的地區,可以把全世界分為若干海洋文明地帶,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地中海和東非海洋文明地帶。而要研究清楚這些文明地帶之間的交流互動史,以及相關的遺產價值,還亟待加強“海絲遺產”研究的能力建設。應該以高效率的科研機構為基礎,匯聚專業知識,在海洋遺產保護、政策、博物館學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中國可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

(專家發言照片拍攝於會議現場及線上螢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