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諺語,讓人們無比憧憬這兩座風景宜人江南富庶之地。從經濟上看,蘇杭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城市,但是從歷史文化上看,蘇杭毫不遜於國內其它地方。作為江南的代表城市,它們既一脈相承,又有所區別,所以從古至今也經常會被人們拿來比較。不過,縱觀兩座城市的歷史,互相之間一直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就像十幾年前蘇州在經濟和潛力上好像在杭州之上,而近些年除了GDP外,蘇州發展減緩,而杭州迅速崛起。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蘇州開發的歷史更加久遠一些。早在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吳國的都城。秦一統中國,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會稽郡管轄原吳國的土地,郡治在吳縣,也就是今天的蘇州。東漢時期,因會稽郡幅員遼闊,漢順帝將原會稽郡一分為二,東北部為吳郡,郡治在吳縣。三國時期,孫策平定江東,作為孫氏家族發家的地方,吳郡成為孫吳的都城之一。在這之後,蘇州得到比較大的發展,在隋唐之前,已經成為江南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之一。

隋朝建立後,廢郡為州,因為姑蘇山的原因,吳州成了蘇州,這也是蘇州得名之始。進入到唐朝,唐太宗將全國分為十道,蘇州屬江南道,後在唐肅宗時改隸浙西道。因為隋唐大運河的修建,全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江南地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均支柱,而地處蘇州更是無比繁榮,成為江南惟一的“雄州”(唐州制的第二等級)。白居易曾說過:“況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諸州,蘇最為大”。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雖然民間傳說杭州的歷史與大禹治水有關,但是在隋唐之前,因為受錢塘水患影響,這裡人煙稀少,只是江南默默無名的一座小城。

隋朝建立,廢郡為州,“杭州”第一次出現。隨著大運河的開鑿,作為大運河的起點,杭州一躍成為吳越的咽喉,杭州迅速崛起。

到了唐代,杭州雖然只是夾在蘇州和越州(今紹興)之間的五等“上州”,但是仰仗著大運河,人口和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唐末時杭州已經成為一座可以貢獻4?政收入的城市。當時杭州刺史盧元輔曾經讚譽杭州“江南列郡,餘杭為大”,白居易也曾在《憶江南》寫道“江南憶,最憶是杭州”的佳句。

五代十國時,出生在臨安的錢鏐建立吳越國,杭州成為國都,而蘇州也是吳越國的一部分。在這一段時間,杭州不僅地位提高,而且經濟也繼續穩定發展。歐陽修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杭州:“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北宋時期設兩浙路,兩浙路包括蘇州、杭州、越州等14個州,而杭州為兩浙路路治。那時的杭州,已經發展成20餘萬戶的江南第一大州郡,經濟空前繁榮,成為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到了南宋,杭州地位再次提升,成為一國之都,進入了鼎盛時期,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繁華無比。

宋代時的蘇州政治地位沒有杭州高,但是經濟經久不衰,南宋時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雖然不是政治中心,蘇州文化教育事業開始發展,習文之風盛行。

也是在宋朝時,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讚譽開始在民間流傳。

進入元代,杭州成為江浙行省省會,因為宋朝奠定的基礎,杭州的城市規模和經濟仍是全國第一,馬可波羅曾在遊記中將杭州稱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明朝初期,明政府為了防止張士誠殘部的反抗,也為了發展皖北蘇北的經濟,從蘇州遷出大量人口,蘇州也陷入短暫的停滯期。杭州也因為元末明初受到戰火、運河年久失浚以及行政區屬的變動,地位有所下降,經濟也出現一段冷落時期。

不過,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兩座城市也沒有沉淪太久。當時,京杭大運河仍然是南北溝通的主要通道,作為重要的航運港口,蘇州和杭州既是富饒的糧食產地,也是異常發達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

當時,蘇州整體強於杭州,一方面,蘇州的政治地位高於杭州,蘇州是應天巡撫駐地,地位僅次於北京和南京,而杭州市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駐地,當時地位遜於兩京和蘇州;另一方面,蘇州府賦稅高於杭州府,當時蘇州地區繳納的賦稅就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明代倭寇的侵擾,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杭州發展。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到了清代,清廷先設江南省,後又將江南左右分治,而蘇州成為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司的駐地,與兩江總督駐地江寧(今南京)形成“雙省會”的局面。在清中期,蘇州經濟再次達到巔峰,成為“衣被天下”的全國經濟中心,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譽稱蘇州“乃紅塵中第一等富貴風流之地”。

反觀杭州,為浙江行省省會。但是受到明朝禁海的影響,商業和貿易受到重創,另一方面經濟重心轉到太湖流域,與杭州相互頡頏,而且杭州也受到新興城市的影響,所以在清朝時杭州依然落後於蘇州。

晚清時期,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開放上海、寧波等五處為通商口岸,造成蘇州經濟地位下降。太平天國時期,蘇州和杭州遭受重創,城市焚燬嚴重。光緒年間,中日戰爭失敗,杭州成為通商口岸之一,因為西方資本的影響,經濟發展也受到阻礙。

民國時期,蘇州和杭州兩座城市民族工業開始復甦。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則退出政治地位競爭的舞臺,成為一個地級市。

改革開放以後,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蘇州經濟迅速發展。80年代,蘇南地區開創了鄉鎮企業工業化的“蘇南模式”,而浙江則開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溫州模式”。“溫州模式”是透過市場化來促進工業化,“蘇南模式”是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作為“蘇南模式”發源地之一,蘇州經濟不斷髮展的同時,也打下堅實的工業基礎。

90年代,受上海經濟輻射作用,蘇州開啟工業園區,並提供大面積的土地和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蘇州成為當時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城市之一。蘇州的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經濟總量也緊跟著北上廣深,成為“蘇老五”。

進入到21世紀,尤其是最近十年,蘇州經濟發展勢頭放緩。一方面,傳統低端製造業的工廠大量倒閉,另一方面GDP相繼被天津和重慶超越。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反觀杭州,作為浙江省省會,改革開放後,先是改造城市和改善交通,處理好發展工業和旅遊業的關係;90年代,杭州在扶持私營經濟和中外合資企業的同時,努力打造杭州成為“為長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經濟、旅遊、科技、文化中心”。

進入新世紀,杭州提出“四學”的口號,即高新技術學深圳、對外開放學蘇州、個私經濟學溫州、城建城管學大連。經過十幾年低調務實的發展,杭州不僅出現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視、華三通訊、安恆資訊等行業巨頭,而且邁入“GDP萬億俱樂部”,同時還成功逆襲,經濟增幅連續超過10?增速從副省級以上城市倒數一躍成為第一。

雖然在GDP上杭州還是落後於蘇州,但是城市資金總量杭州排名第5,僅次於北上廣深。

蘇州杭州同為千年古城,為何蘇州GDP高出而名望卻差了很多!

蘇州的發展減緩,我感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蘇州缺少國家政策的支援。蘇州甚至蘇南的發展,並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傾斜和特殊照顧,而是冒著風險摸索出來的一條道路。到現在為止,蘇州還是一個地級市,連一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副中心的地位都沒有得到,而它的競爭對手,要麼是省會城市,要麼是副省級城市,要麼是享受經濟特權的城市。蘇州周圍競爭激烈。上海給蘇州經濟帶來了巨大發展機遇,但是同樣虹吸作用明顯,很多資源都會流向上海;蘇錫常三座城市內部競爭,既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也會相互制衡,這也影響到蘇州經濟的輻射能力。

目前看,蘇州與杭州的發展,杭州依託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在某些方面佔據上風,社會地位也不斷的提升。不過縱觀歷史,蘇州和杭州本就是實力此消彼長,兩座城市互相競爭,互相促進,你爭我趕,促進著兩地的經濟發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