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黃龍溪 離不了"火龍燈舞"

龍騰人歡 千年古鎮的“燒火龍”民俗

倘若在春節的夜晚,走進黃龍溪這座千年古鎮,也許你能邂逅這樣的一幕:在幽靜古樸的古建築群的環繞中,一群舞者穿梭在耀人眼目的火花之中,伴著音樂聲,律動的龍身隨龍頭起伏擺動作出相應飛舞姿態,場面壯觀且絢麗。

火龍燈舞,相傳起源於南宋時期的舞龍,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變化,成為了現在的模樣。黃龍溪是著名的“火龍之鄉”,早在2008年,黃龍溪的火龍燈舞,就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每到農曆新年之際,黃龍溪的“燒火龍”總能吸引八方來客,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與此同時,蘇磊所在舞龍隊的表演也不僅限於黃龍溪古鎮,而是遍佈在成都的多個地區。

“從大年初一至初六,加上快到的元宵節,我們舞龍隊一共在成都演出了22場。其中,雙流演出4場,黃龍溪演出7場,東門大橋演出10場,溫江演出1場。”細數下來,蘇磊和他的舞龍隊常常在一天內要奔波到不同地方,為當地的人們帶來“燒火龍”演出。雖然辛苦,但對他們已是平常事。

黃龍溪古鎮的歷史源遠流長,而“燒火龍”的習俗也經歷了上千年的變遷。當火花照亮長夜的那一刻,代表祥瑞的龍身跳躍在煙火之中,寄託的是人們對於新年無盡的美好期望。此前有人描繪過“燒火龍”的表演場景,稱“從上面往下看,能夠看到龍在舞動,但中間是火,地面也是火,從天上到地下都是火,又伴著炮聲不斷”,且有時候表演一場就要燒掉一千多支菸花。“為了保障安全,現在已經從最初流動式的演出方式,換成了固定點位演出。”蘇磊說。

遊人如織 為看“燒火龍”把衣服擠壞

生於黃龍溪火龍燈舞世家的蘇磊自幼時開始,記憶就與“燒火龍”牢牢聯絡在一起,自小他便跟隨父親學習火龍燈舞表演,到現在已有20多年了。“記得小時候在寫作業之餘,我會經常看父親親手製作火龍燈舞表演使用的煙花,用竹材一點點搭建龍的骨架。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對黃龍溪火龍燈舞由一開始就好奇,變為了後來的熱愛。”

“燒火龍”的高潮,自然要數火花燃起的那一刻,舞龍藝人穿梭在火樹銀花之中,絲毫不見慌亂反而舞得精神抖擻。蘇磊介紹,表演時用的焰火,也是大有文章,是由秘密配方製成,特點是熱量低,火焰豔麗,耀人眼目,噴射有力,卻不傷及舞龍藝人的身體。而蘇磊從事火龍專用焰花製造工作10餘年,掌握鐵水火花工藝流程,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龍燈舞焰火製作傳承人。

“這些年,從最初學習舞龍,到現在成為舞龍隊的帶頭人,我的收穫不僅僅在表面的舞龍技術上,更體驗到舞龍精神在傳承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蘇磊回憶以前“燒火龍”的熱鬧場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兩邊的街道從街面到鋪面,還有二樓陽臺,都只看到龍和人流。居民為了來看‘燒火龍’,不少人把衣服擠壞了、鞋跑掉了。”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