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四川、重慶,是我國石窟造像藝術延續時間最長、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各具特色的石窟造像遍佈巴蜀大地,其中以唐宋年代居多,如廣元千佛崖,安嶽、大足石刻等。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資料顯示,目前,四川現存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34處,為全國第一。其中,有中國佛雕藝術之稱的資陽市安嶽縣,又屬四川石窟最多的縣域,佔全川總數20%以上。

尋訪川渝石窟,觸控巴蜀文化。近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的《你不知道的“川渝秘境”——尋訪川渝田野石窟藝術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安嶽縣華嚴洞,探尋其背後的“秘境”故事。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華嚴洞位於安嶽縣石羊鎮箱蓋山上。9月2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安嶽縣城出發,驅車大約一個小時車程便來到山下。這個季節,恰逢檸檬鮮果上市,路邊不時看到有采摘的村民穿梭在檸檬地裡。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講解員周春向記者介紹了華嚴洞的歷史,“主要有兩個窟,其中華嚴洞窟開鑿於北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旁邊是開鑿於南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的大般若洞。共有宋代造像159軀,歷代碑刻題記24處。”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記者在華嚴洞窟看到,造像分佈於左中右窟壁,造型生動精美,令人目不暇接。據周春介紹,華嚴洞窟高6。2米,寬10。1米,深11。3米,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中,正壁刻5。2米高的“華嚴三聖”造像,左右窟壁並排有“十大菩薩”坐像,其面部表情生動細膩,同時佈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是安嶽石刻開窟造像中規模最大,也是儲存最完整的一組。

“雕刻精美程度在全國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周春舉例稱,從華嚴洞窟石刻造像的寶冠上可以看出,宋代的工匠們將石頭刻出了極強的金屬質感,而寶冠兩邊鏤空雕刻的花卉,又讓人感覺出花瓣的柔美。除此之外,菩薩造像上身著的衣物,也刻的如行雲流水般,衣褶處彷彿如有絲綢的感覺。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工匠們如此的鬼斧神工,一定程度源於當地獨特的石材資源。歷史上,安嶽以“石秀”聞名蜀中,具有柔軟綿的特點,而這特別適合對其進行鏤空雕刻等。

由重慶大學藝術學院袁恩培和張磊發表的《論安嶽華嚴洞石窟造像藝術的美學特徵及價值》中提到,華嚴洞的建造處於安嶽石窟造像的極盛期——宋代,其造像整體氣勢恢宏壯觀,融優美和壯美為一體,集現實與浪漫為一身,是其最為典型的美學特徵。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該文中提到,在“十大菩薩”坐像中,工匠們著力對其面部的細膩刻畫,充分表現出眾菩薩外表的俊俏和內心的慈善,線面結合的鐫刻手法,使形體更加優美、楚楚動人。其坐姿頗為別緻,或兩腿皆盤,或單腿相對而盤,以此掩蔽座臺,讓人感到古代工匠考究刻像對稱美的良苦用心。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除此之外,華嚴洞窟還有連環畫式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極具特色,所刻善財童子造型各異,十分逼真,樓臺亭閣精巧玲瓏,寶塔宮闕氣勢雄偉,花草樹木生機盎然,是川渝地區此種題材的經典之作。此外,洞窟內還有“剪雲補衣”、“眾妙香國”、“化城七寶”等眾多場景,無不使人歎為觀止。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據悉,安嶽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點,十萬餘尊摩崖造像遍及該縣的鄉鎮和街道,每年都會吸引各大美院的學生前來參觀寫生。

採訪當天,記者恰好遇到來自成都的大學生來此進行繪畫與雕塑課程的採風。採風中,學生們用手機從不同角度拍下華嚴洞內的石刻造像,這其中,以辨音菩薩最受關注。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感覺很具親和力。”帶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其第3次來安嶽,辨音菩薩造像給她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在《論安嶽華嚴洞石窟造像藝術的美學特徵及價值》中,作者也評價辨音菩薩造像尤其優美,而左右對稱構圖,更增加了肅穆、靜寂的氣氛。“其造像風格既不同於魏晉的秀骨清像,也不同於盛唐的豐腴與自然,她趨於理性,正在閉目打禪,面目沉靜而毫不造作,彷彿進入了摒思絕慮、萬物無礙於心的禪定境界。”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此外,辨音菩薩造像頭戴化佛寶冠,其寶冠上還帶有頭巾。周春表示,乍一看,彷彿如一位如羞澀的“新娘”一般。而細細觀察,又彷彿表現出恭聽佛法時的虔誠,不受世俗所紛擾。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離開華嚴洞窟,記者來到旁邊的“大般若洞”。這裡高4。7米,寬、深各約5米,在正中佛像後壁,有兩龕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屬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同窟造像。不過,這裡最神秘的是,洞頂刻有一個直徑為2。2米的“丫人”字。記者注意到,這個字彷彿兩個“人”字上下顛倒,再於外部飾一個圓圈。

...丨四川安嶽華嚴洞:宋代石刻造像典範 大般若洞內神秘字至今無人能識

曾有學者認為,根據大般若洞造像的內容和主題來看,這個“丫人”字應該與佛教有直接關係,而般若即智慧之意,意為透過智慧可以到達涅槃之彼岸,而“佛”字恰好能表現這一主題思想,所以這個“人丫”字應為“佛”字。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這是“化”字,而或是太極圖,但直到現在,該字尚無令人信服的注音和釋義。因此,“兩個人字顛倒顛,認到了你就是活神仙”也廣為流傳,成為千古之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