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山流傳"井底懸棺"傳說,一柄古佩劍"洩露"三國時大墓蹤

在我國山東省東阿縣城之外有一座小山丘,這座海拔僅僅只有82米的小山就像是一隻臥在黃河邊上的甲魚,所以得名叫“魚山”。而在魚山附近的村莊中,人們一直流傳著一個“井底懸棺”的傳說:據說在魚山的深處有一口深不見底的古井,古井中用四根鐵鏈將一具巨大的棺槨鎖在其中,而棺槨的主人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才子,但誰也不敢去打擾他。那這個人是誰呢?這個傳說是真的嗎?

山東魚山流傳"井底懸棺"傳說,一柄古佩劍"洩露"三國時大墓蹤

1951年,當時的省委書記吳德正在魚山附近的村裡進行考察。在經過一個村子的時候,他看見幾名孩子正在嬉戲打鬧,其中一名孩子手中握著一柄短劍,吳書記一眼就看出這柄劍不一般,便花了20元錢從孩子的手中買到了這柄劍。

將短劍帶回家後,吳德仔細打量了一下這柄劍,發現劍身上有三個字——曹子健。這三個字讓吳德渾身一震,他急忙聯絡了當地的文物專家,在多方鑑定之後,大家一致認定這柄劍應該就是曹操之子曹植(曹子健)的佩劍!再加上“井底懸棺”的傳說,讓人們更加確信曹植的墓應該就在魚山!

山東魚山流傳"井底懸棺"傳說,一柄古佩劍"洩露"三國時大墓蹤

相信大家對於曹植都還是比較瞭解的,作為“三曹”中公認最有文化的一人,他所寫的《洛神賦》《白馬篇》等作品都成為了歷經千年的文化遺產,連謝靈運都誇讚他“才高八斗”。但是最終繼承魏王位置的是他的兄長曹丕,曹植在哥哥的“迫害”下一步步退讓,最終於公元232年12月27日去世。

在得到上級部門的批示之後,一支考古隊開始了對魚山的考古發掘工作。經過探測,人們確認魚山中存在一座大型的磚砌墓葬,這讓人們非常興奮,因為作為曹操之子,曹植的陪葬品應該數量不少。人們便加緊了發掘程序,併成功打開了墓室的大門,可裡面的內容卻讓所有考古人員摸不著頭腦。

在進入墓室的前廳之後人們就發現了一具棺木,可墓室的前廳相當於一棟房子的會客廳,古人在下葬時是從來不會將棺木放置在前廳的。雖然有疑惑,但人們還是打開了這具棺木,在棺木之中僅僅只有28塊人類骸骨,這讓人們又開始懷疑墓主人的身份,如果是曹植的話怎麼會僅僅留下這幾塊骸骨呢?

隨後考古隊開始對於墓室進行清理,遺憾的是並沒有出現人們想象中的金銀財寶。隨藏品中較為珍貴的僅僅只有王冠上的金制帽花1枚、墜珠3顆、瑪瑙2顆、玉帶掛鉤1副、金質佩劍鎖鏈1掛,剩下的都只是一些普通的陶器。

不過在墓室中有一塊帶有銘文的墓磚,上面刻有“陳王陵”三字。因為曹植生前被封為陳王,所以這其實就是一種佐證,證明這座墓確實是曹植的陵墓。再加上有醫學人員對28塊遺骨進行了檢測,確認骸骨主人去世時的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這和史書上記載的曹植去世年齡相同。最終人們認定這座墓就是曹植墓。

但可惜的是在後來多次文物展覽與遷移過程中,這28塊遺骨都丟失了,一塊都沒有留下來。當2009年人們發現曹操墓後,想要用曹操墓中的遺骨來進行DNA對比時才知道這件事。這次遺骨丟失是我國考古史上非常重大的一次損失,這也告誡了後來的考古人員一定要對文物進行妥善地保護。

大家覺得曹植墓中為何會將棺槨放在前廳呢?之後我們還有機會找回這28塊遺骨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