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杭州,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從人們對杭州的這些讚譽之詞中,就可以看出杭州的繁榮與富庶。中唐年間,盧元輔到杭州擔任刺史,在考察了杭州的經濟之後,他也不由得讚歎“

江南列郡,餘杭為大

”。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杭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也是一座人文薈萃、經濟繁榮的大都市。地處杏花煙雨江南的杭州,以其溫暖溼潤的氣候和東南形勝的地理位置,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杭州也是古代文人欣賞和嚮往所在,其中像白居易和蘇軾這樣享譽文壇的人物都曾主動申請到杭州任職

當然,話說回來,白居易踏上杭州這片土地的足跡要早於蘇軾,也比蘇軾更早地留下了讚美杭州的詩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還是先說說這兩人中早一步來打杭州的白居易吧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白居易初到杭州,政務繁忙,他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一直抽不出閒暇的時間遊賞杭州美景。等他將手頭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工作步入正軌之後,才有足夠的時間讓他欣賞杭州的山水美景。

所以從他來到杭州的第二年春天開始,白居易帶著處理完手頭工作的輕鬆心情,開始了他杭州行旅的足跡

。此時的杭州大地鶯歌燕舞,春風和煦,一派盎然的春色,春風吹拂著詩人的衣襟,詩人漫步在春風裡,他從孤山寺來到賈公亭。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春天裡到處開放的花兒讓詩人眼花繚亂,詩人騎馬馳騁在草地上,感受著春光的美好,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讓詩人身心愉悅

他又來到了美麗的西湖邊,行走在楊柳掩映的西湖堤岸上,看著水光波光粼粼的水面,感受著和煦的楊柳春風。

詩人沉浸在美好的春光裡,暫時忘卻了世事的紛繁,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白居易把對杭州的感情寄託在春天的景色中,字裡行間流露著詩人喜悅輕鬆的心情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白居易以一首《錢塘湖春行》的隨筆詩歌,開始了他的遊賞杭州的足跡,與詩人遊賞杭州的足跡同時發生的,就是他那一首首飽含著熱情的讚美杭州的詩歌

白居易在杭州任職近三年,杭州的一山一水,人物風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初來杭州時曾說“唯此錢塘郡,閒忙恰得中”。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而他在離開杭州到別的地方工作時,又說“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櫱。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帶走了兩塊天竺石,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他對杭州是多麼的留戀

即將離開杭州時,面對朝夕相處的辦公地點和熱情同事們,以及朝夕相伴的杭州和淳樸的杭州百姓,都是讓白居易極其割捨不下。

他懷著不捨的心情,將陪伴自己三年的杭州大地又重新遊覽了一遍,並作了大量的留別詩

。以至於詩人後來回憶起杭州,都充滿眷戀之情的寫道:“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正像白居易在遊覽西湖的另一首詩中說的“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最令詩人留戀的是杭州的西湖。

詩人很不情願地離開杭州到別處去,有一半原因是這風景如畫西湖

對於西湖的美景,白居易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他這段時間創作了大量描寫杭州風景的詩歌。如蜚聲詩壇的《錢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春題湖上》的詩歌,都是表達對杭州西湖的讚美之情的。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環繞西湖的伍員廟、蘇小小故居、白沙堤、望海樓等極富人文的景觀,也是吸引白居易到此遊賞的原因。

尤其是《杭州春望》這首詩,可以說是白居易對杭州風景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寫。原詩如下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白居易寫完這首詩後,還對詩中的人文景觀做了詳盡的註解

。如詩中的“紅袖織綾誇柿蒂”一句,“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白居易註解道:“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

對“青旗沽酒趁梨花”一句,詩人註解道“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原來這是詩人在杭州期間品嚐到的一種當地美酒,這種酒在春天梨花開放時釀製,所以取名叫做“梨花春”。

從詩人詳盡的註解中,能看出白居易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杭州的特色民俗和文化對他的吸引。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一詩,是對杭州春日景色的全面描寫。前三聯都是一句一景,寫的都是杭州其他地方的景緻,最後一聯寫了一處景點,就是杭州西湖。

詩中描寫的景物加起來一共七處,詩人正是透過視覺體驗將七處景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幅完整的杭州春色的畫卷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首聯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杭州城外看到的景色,雄偉壯麗中不失溫潤舒緩。

第一句“望海樓明照曙霞”,點明詩人所處的位置,這也是詩人此次遊賞杭州的方位順序

從詩句的描述可以得知:詩人在清晨就來到了杭州鳳凰山,他登上望海樓,極目遠眺,可見詩人的心情是很好的

詩人登上城外的望海樓,遠眺瑰麗絢爛的朝霞,天邊的朝霞將它的縷縷金光灑在望海樓上。詩人的身上也披上了一層霞光,霞光也對映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面上,這是一幅壯美的、絢麗的望海樓朝霞畫卷。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望海樓舊址位於錢塘江之濱的鳳凰山上,西湖東南隅,始建於唐代。

登臨望海樓可以俯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白居易在這一句註解道:“城東樓名望海樓。”

宋代文學家蘇軾在杭州工作時,也曾登臨此樓觀賞錢塘江大潮,他還寫下了名詩《望海樓晚景》,詩中的“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誇。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就是對錢塘江大潮壯觀景象的描寫。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第二句“護江堤白踏晴沙”,寫的是詩人在護江堤上看到的景色

。從這一句也可以看出,詩人的足跡從望海樓來到了錢塘江的大堤上。護江堤是修建在錢塘江江岸的一道防備江潮的長堤。

詩人極目遠眺之處,映入眼簾的是那初升的一輪紅日,將它的萬道霞光灑向大地;浩浩蕩蕩的錢塘江水,向大海奔湧流淌。

詩人漫步在護江長堤上,這時的錢塘江春水初漲,遠遠望去,幾乎與遠處的大堤齊平,大堤上鋪著細沙,腳踩上去鬆鬆軟軟。

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日子裡,走在這樣舒適的堤岸上,詩人好不愜意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頷聯寫的是詩人在城內看到的景色,可見詩人的足跡是不斷前行著的,這兩處景點與兩位名人有關:一位是伍子胥,一位是蘇小小。

杭州城內的吳山上有一座“伍員廟”,相傳是為紀念伍子胥而修建的。白居易在離開杭州之際,特意來到“伍員廟”,也有憑弔古人的意味。

白居易在杭州期間,曾多次探訪寺廟,如西湖中心的孤山寺,武林山的靈隱寺和天竺山的天竺寺都是他經常去的地方。

其實白居易的一生與寺廟有著不解之緣,因為他本身是一個信奉佛理的人,與寺廟中的僧友探討佛理也是他工作之餘喜歡做的一件事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這些寺廟大多建在幽靜的去處。去這樣的地方,能讓白居易在紛繁忙碌的工作中得到片刻的安寧,也能讓他能遠離城市的喧囂,從而得到一份心靈的慰藉

從“伍員廟”出來後,詩人移形換步,漫步杭州街頭,且行且止。他走著走著就來到蘇小小的故居旁,蘇小小的故居掩映在春日的柳色下,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著蘇小小的故居。眼前的春色不禁讓詩人看得出神了。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蘇小小,錢塘人,南朝著名的歌女。蘇小小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她雖身為歌女,卻很自愛,不隨波逐流。她的《同心歌》表達的就是面對愛情時要勇敢追求,要敢愛敢恨的熱情。

歷代文人很欣賞蘇小小敢於追求愛情的精神,唐代詩人李賀,溫庭筠等唐代詩人用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這位歌女的讚賞

白居易看到蘇小小的故居,或許也想到了這位敢於追求愛情的女子。在詩人眼中,杭州城的春光似乎就凝聚在她如花的花樣年華里,似乎就凝聚在她火一般的熱情裡,似乎就凝聚在她的一顰一笑中,凝聚在她的音容笑貌裡。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頷聯這兩句,寫了兩個景點,也牽出了兩個名人的故事。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錢塘江春潮的聲音和蘇小小故居的春色,都是詩人透過視聽的體驗而產生的美好的遐想

這美好的遐想是詩人透過聽覺的“夜入”和視覺的“春藏”兩個詞語體現出來的。

聽覺上的錢塘江潮聲氣勢雄渾,視覺上的蘇小小故居旖旎動人,視覺和聽覺構成的這兩幅畫面充滿了詩情與畫意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黑格爾曾說:“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的,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顯現出來。”白居易漫步杭州城,他的美好遐想讓杭州城深沉悠遠的歷史和古老的人文古蹟跨越了時空的侷限,以全新的視角出現在詩人的眼前,並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如果說在頷聯的描寫中,詩人的筆觸還停留在對杭州城景點的描寫上的話,那麼在頸聯中,詩人則是將筆觸和視角轉移到了對杭州城風物人情的描寫上了。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頸聯“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大意是說:綢緞鋪前的紅袖少女誇耀著杭綾柿蒂織工好,酒店門前的人們排著長隊買酒,他們都想品嚐這梨花開放時釀製的美酒。

這兩句描寫,將杭州城的繁華和熱鬧體現得恰如其分

江南絲織業繁盛,尤其是杭州一帶,更是以高超的絲綢織造工藝聞名於世。

杭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也為農桑的種植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同時農業產量的提高也帶動了釀酒行業的興旺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在頸聯中,詩人將極具杭州特色的絲綢和美酒並舉出來,詩人透過描寫杭州女工精湛的絲綢織造技藝和市民爭飲買酒的民俗風情,勾勒出杭州繁榮興旺的商業景象。

而“紅袖”與“青旗”、“柿蒂”與“梨花”的顏色對照,人物與風情互相映襯。絲綢埔前的姑娘紅袖翻飛,綾紋綺麗,酒店門前酒旗飄飄,排隊買酒的市民熙熙攘攘。

一幅幅生動的場景更像是一幅雅緻的杭州都市生活畫圖,畫面中流溢著濃郁活潑的都市生活情趣。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尾聯兩句,是詩人登高遠眺西湖的場景,詩人以眼前的開闊視野和所見的西湖景色收束全詩,暗與首句照應

“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佈。白居易在詩中註解道:“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大意是說:

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

但是人偏偏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寫作手法,他在“湖寺西南路”的前面加上了上“誰開”二字,以提問的形式寫出來,這無形中增添了詩歌的魅力,也讓人們的思緒跟隨者詩人,一同走進詩境中。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是誰開闢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問,因為詩句在無形中將人與自然的關係拉近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美好的自然環境,總會吸引人們的目光,人們也願意投入到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

倘若人們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發現其中的親密度不夠,人們也願意投入熱情、投入想象力,讓與自然的接觸更加親密。

所以人們會發揮聰明才智和藝術想象力,透過想象力這座橋樑,達到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無限可能中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詩人進一步用了“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來形容通往湖心孤山的道路,這個比喻不僅寫出了道路兩邊煙柳迷濛,水草青青的迷人景色,而且把從遠處俯瞰西湖的視角寫得逼真生動,讓人讀來,如身臨其境。

同時這一句還會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西湖,那長滿青草的湖邊小路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這小路彷彿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妙齡少女的化身。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從白居易對西湖不吝其詞的讚美中,可以看出,詩人是真心喜歡西湖的

。其實對於西湖的開發與建設,白居易是居功甚偉的。在任職杭州刺史期間,白居易帶領杭州人民興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築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杭州至海寧這一段的農田灌溉。

白居易還主持修築了錢塘江的堤壩,白居易帶領人們在錢塘門外修堤,建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堤壩修好後,白居易撰寫了《錢塘湖閘記》一文,寫明堤壩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

白居易不僅對西湖的規劃和建設付出了心血,也留下了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這一點一滴的對西湖的規劃與建設中,寄予著白居易對杭州的熱愛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以“望”字貫穿全詩,以詩人對杭州的視覺體驗為依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攝納、擷取,熔鑄於筆端。

詩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杭州的春色,這春色既是詩情也是畫意。

詩人猶如開啟一盒繽紛的顏料,在畫板上盡情地勾勒,盡情的描摹,盡情的渲染。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朝霞、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霞光映照其間。

畫板上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幅色彩明快的《杭州春望》圖,畫面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著濃郁的春意

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重遊杭州,時光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未曾離去

這首詩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全詩以詩人遊覽順序和位置的變化展開,由城外寫到城內,然後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是一首次序井然的詩歌。

詩作次序井然的同時,詩人又將眼前寫景與登臨懷古結合起來,把自然景物的描寫與都市風物人情結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層次感。

白居易雖然帶著無限的留戀之情離開了杭州,但他筆下的杭州是那樣的詩情畫意。時光的足跡不曾停留,但詩情畫意依然美麗,這美麗之間洋溢著的是詩人對杭州抑制不住的讚美之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