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有人說: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國,可以看北京;想了解兩千年的中國,可以看西安;但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國,就必須去看洛陽。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洛陽,再也沒有哪座城市如它一般,把“中國”二字作為自己的別稱,也沒有哪座古都如它一般,被冠以獨一無二的“神都”之名——神州大地之都。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洛陽擁有一段輝煌的過去:

它是華夏文明的起點,遠古時代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息繁衍,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105位帝王在此定鼎,河圖洛書在這裡出現,絲路茶道與隋唐大運河在這裡交會……。。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上下五千年,多少興衰成敗,多少血淚汗水,多少悲歡離合,都清清楚楚地寫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

01

獨一無二的神州之都

洛陽的歷史,總是與百里之外的長安,有著難以割捨的兄弟關係。以黃河流域為核心的中原王朝,在考慮都城位置時,經常徘徊在關中平原與洛陽盆地之間。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按史籍記載,洛陽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十三朝建都。而西周、東周、東漢、西晉、隋唐、武周都是大一統的中央政權。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唐代的洛陽,又被稱為東都,與京師長安地位相當。唐高宗病重後,皇后武則天臨朝聽政,改東都為神都,更是抬高洛陽地位於長安之上。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武則天稱帝后,改唐為周,定都於神都,並“徙關外雍、同、秦等七州戶數十萬,以實洛陽”,此時洛陽城的規模空前擴大,工商業發展也達到高峰。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在中國的方位文化裡,“西”永遠是召喚華夏民族探索未知的方向。但在武則天執政期間,洛陽對外來文化實行開放包容的政策,彼時,八方朝貢,萬國來使,洛陽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中心。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在掌握世界財富的同時,盛唐時的洛陽城也站在東方思想的高地。

道家思想肇始於此,老子寫下五千言的《道德經》,至今影響世界;

儒家學說弘大於此,孔子入周向老子問禮、向萇弘學樂,成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佛教首傳於此,東漢明帝向西求法,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至今仍被視為中國佛教的淵藪;

玄學形成於此,魏晉時期的何晏、王弼等人在洛陽創立玄學,使得“魏晉風度”千古流傳;

理學創始於此,宋代程灝程頤二兄弟在這開創了理學;

……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千年前的洛陽城,左手絲路,右手運河,連東西通南北,無論你是外國使者、商人,亦或是文人墨客,都可以像李白一樣,在洛陽的春風中賞花飲酒,寫詩著文,揮灑快意人生。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於是,博學經籍的許慎在此完成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於是,才華橫溢的班固用二十多年,著成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於是,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在這裡寫就中國第一部農業專著《齊民要術》;

於是,司馬光寫成了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於是,左思的《三都賦》曾一度使洛陽紙貴;

於是,曹植的《洛神賦》、張衡的《二京賦》;

……

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文采飛揚,傳誦至今。

02

“湯城”洛陽

朝代的更替改變了古都的容顏,也改變了洛陽的命運,卻未曾改變洛陽人嗜湯的日常。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而但凡祭祀又少不得一樣東西—湯羹。宗廟裡,祭祖用的巨鼎森然陣列,鼎裡總是盛滿牲畜與湯羹,一陣陣湯香在祖先牌位前飄然不散。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湯文化源遠流長,而之所以在洛陽落地生根,得從南北朝時說起。彼時中原地區民族紛爭與融合不斷,胡人的飲食文化大大影響了洛陽人的生活,用牛、羊、馬、驢肉燉湯,或搭配胡椒、燴入湯餅,成為一時風尚。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到了唐代,宮廷宴席中以高湯調製的各類湯菜開始傳入民間,演化為後來的洛陽水席。日常化的晨湯和宴席化的水席也在此時分道揚鑣,成為當代洛陽湯文化的兩大支流。24道湯菜的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洛陽燕菜”,傳說還是由武則天命名。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湯文化在洛陽人的生活中舉足輕重。沒有人陪吃飯就喝湯,沒胃口又必須吃飯就喝湯,不知道吃什麼就喝湯;天冷可以喝湯,天熱也可以喝湯。錢可以少掙,湯不能少喝,在“喝湯”這件事情上,連愛湯的廣東人民都自嘆弗如。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雞湯、豆腐湯、丸子湯、不翻湯……幾乎在每個窄巷子、街角的入口處,都有一兩家讓那片居民心儀或者依賴的湯館子。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清晨,在街角處、裝潢和陳設都樸素的湯館裡,擠滿了各色人群:晨練完的老人們,慢條斯理地坐在一旁掰扯著燒餅;神色匆匆的年輕人,一邊端著湯呼嚕著一邊四處找座兒;門口處,兩個大漢乾脆蹲著,一手捧碗一手執筷,埋頭仰脖吃的大汗淋漓……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清晨洛陽一碗湯,給個神仙都不當。雖算不上珍饈佳餚,但對這城內的芸芸眾生而言,每一碗湯,都象徵著一方熱土,也浸泡著遊子們的鄉愁。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03

人文之美

除了好喝的湯,這座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還有著太多太多的人文之美。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這位在歷史的洪流中出走了半生的老者,默默守著那“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紅牡丹,見證著龍門石窟的鬼斧神工,讓白馬寺的香火延續千年,也讓關羽的忠義流傳千古。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去洛陽一定要去:

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是自然母親的恩賜,也是人為之美的雋永,歷經十多個朝代共計1400餘年的時間、耗費無數人力財力,才得以營造出規模如此宏大的佛教殿堂。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有道是“何為盛唐,看龍門石窟”,在唐高宗、武則天、中宗、玄宗執政的盛唐時代,龍門造像活動達到巔峰,不止是皇親貴族,平民百姓也踴躍參與其中。

石窟內,大大小小97000餘尊佛像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峭壁之上,南北長達1公里,遠看尤為震撼。如今飽經時間侵蝕的佛像雖已稍顯滄桑,但仍能從那壯觀的滿壁佛龕中,感受到當年的精緻與韻味。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到白馬寺探尋佛教歷史

號稱“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廟。

相傳在某年四月正值“滿城牡丹香”時,白馬駝經東來後拜倒在牡丹花下,便不願再離去,其後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外建立僧院,唸白馬馱經之功,故命名該寺院為白馬寺,此後“寺”字變成了中國寺院的泛稱。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10公里處, 寺內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其“馬寺鐘聲”象徵著吉祥如意。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到牡丹園看最美的牡丹花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洛陽的牡丹天下有名,花開時節,洛陽城花海人潮,競睹牡丹倩影姿容,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句正是洛陽賞牡丹盛會的生動寫照。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到洛陽博物館看歷史遺蹟

它是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陳列了龍山文化、夏、商、兩週和兩漢文物,在中國文物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中的夏代青銅爵、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北魏時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燈、三彩馬堪稱國之瑰寶。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看一眼即將消失的洛陽老街

洛陽老集也叫老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是洛陽城最為古老的一部分,見證了桑海滄田。老城基本上是以十字街為中心的,麗景門、八角樓、文筆峰、鼓樓等建築巍然屹立,記錄著古城昔日的輝煌。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這裡承載著洛陽的記憶,流連於大街小巷裡,看街上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吆喝的商販,恍惚間彷彿跨越了時空回到了盛唐時代。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04

-End-

人們看今日之洛陽,總是帶著哀切而又惋惜的目光,從貴為天下之中的十三朝古都,到如今的省一級普通工業城市,她似乎變成了歷史和時間,活在人們的記憶裡。

河南有座湯城,曾以中國為名,盛唐時比肩長安,驚豔上下5000年

但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洛陽永遠是五千年的洛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