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2年“放養”,長江新濟洲溼地公園恢復了原始樣貌--南京有個花臉...

□ 記者 劉 春

1月26日下午,雨一直下,江風吹得人臉生疼。記者跟著“守島人”李全文乘船上洲——位於長江江蘇段最上游江寧濱江開發區的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

“趕在下雪前,好上洲。”李全文說,“下雪地滑,道路泥濘,我們上洲沒少摔跟頭。”“守島人”是一個團隊,49人守護著2666。8公頃的溼地公園。為防偷獵偷捕、森林火災,團隊24小時有人把守,節假日也不例外。這裡是一片城中生態“桃花源”。2016年8月,新濟洲溼地公園獲評南京首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也是我國首個長江洲灘型溼地公園。

李全文在這片溼地守了14年,見證洲上從一片荒蕪變成野生動物的“天堂”。

在今年的一次鳥類調查中,新濟洲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驚奇地發現——近萬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居然棲息在子匯洲。子匯洲、新生洲、再生洲和子母洲是溼地保育區,面積共計1755。4公頃,佔新濟洲溼地公園總面積的65。8%,區域內野生動物幾乎不受人為干擾,處於“放養”狀態。

調查團隊成員之一、南京樸厚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達介紹,野外調查時,能直觀感受到生態在變好,每100公頃最多能觀察到超3萬隻鳥類,它們齊飛時遮天蔽日。“看!畫著‘京劇臉譜’的小鴨子就是花臉鴨,混在其中的‘綠臉’小鴨子是綠頭鴨。”李全文指著實時監控畫面給記者看。

緣江而行,蘆葦、水杉和銀杏樹枯黃,落葉滿地,一片冬日蕭瑟。“外人看著無趣,這些枯萎的植被可是野生動物的樂土。”李全文感慨,城市種植過多常綠植物,表面看著生機勃勃,大自然本來可不這樣!冬日樹葉常綠,陽光無法直射大地,地上微生物難以存活,對食物鏈和棲息地不利。

“全身潔白、嘴巴黑而寬的是白琵鷺!那邊四隻飛起來的是小鷿鷈,還有一種愛‘燙頭’的是鳳頭鷿鷈。”船行江中,隔數百米,李全文一口能叫出途中同行飛鳥的名字。調查團隊已在洲上設立69個生態監測點,監測到的鳥類品種逐年增加:2016年103種,2018年162種,2019年180種,2020年190種,到2021年已達208種。

今年47歲的陳寶華是土生土長的新濟洲人,目前負責開船送“守島”團隊過江。“經過22年‘放養’,洲上幾乎恢復了大自然最原始的樣貌。”陳寶華告訴記者,2000年,洲上農民完成集體易地搬遷。如今,江寧濱江19。8公里的江岸線該綠還綠、該溼還溼,52家“散亂汙”企業全部搬走了,打造成“臨江、近江、見江”的濱江公園。

2021年9月,南京市綠化園林局釋出南京首次系統性調查溼地鳥類的報告,調查圍繞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龍袍長江省級溼地公園、固城湖省級溼地公園等9處重點區域。調查發現國際瀕危鳥類2種,國際易危、近危鳥類共9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1種,其中中國特有鳥類4種。

“此次調查發現的雁鴨類、鴴鷸類、鸕鷀類等冬候鳥對水質依賴性較高,它們的出現,說明南京溼地狀態在變好。”調查帶隊專家、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劉茂松告訴記者,南京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的重要節點,是水鳥重要越冬地,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江蘇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