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河北唐山: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構築“海上塞罕壩”

【星辰大海】河北唐山: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構築“海上塞罕壩”

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供圖

人民網石家莊1月17日電 (付兆颯)海藻附著在牡蠣礁上隨波搖曳;魚蝦在海藻林中棲息捕食;層疊的牡蠣礁上,貝類自由生長……走進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海洋牧場),透過水下影片實時監控系統可以發現一個生機勃勃的海底“新綠洲”。在渤海灣祥雲島這片海域,海域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

“唐山海洋牧場建立之初,以‘海洋修復為宗旨’,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完整、和諧、穩定和平衡。”據唐山海洋牧場總經理張雲嶺介紹,近年來,公司一方面著手修復海洋生態系統、恢復生物資源,另一方面精心最佳化產業生態系統,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據瞭解,唐山海域曾廣泛存在牡蠣礁、海藻場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態系統,但近幾十年來經濟活動使生態環境受損,海底逐漸荒漠化。張雲嶺和父親張振海都深切感受到海洋生態的變化,“海里的小黃魚、帶魚越來越少了。”

【星辰大海】河北唐山: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構築“海上塞罕壩”

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供圖

2002年,張振海創辦了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以海洋生態修復為基礎的海洋資源綠色綜合開發。“我們與海洋專家共同設計了20餘種人工礁體,2009年以來,在祥雲灣海域共投放貝藻礁110萬多空方。”張振海說,現有9000畝的貝藻礁區建設並不順利,許多礁體結構不盡合理,被大海無情“沒收”,而且一次投礁就動輒投資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元,礁群佈局是否合理,往往需要三至五年以後才能評估實際效果,找到不足。

2013年,張雲嶺辭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跟父親一起在這片海域構築“海上塞罕壩”,並提出了一邊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恢復生物資源,一邊最佳化產業生態系統、可持續利用資源的“雙生態系統”模式。

經過多年不懈實踐,公司終於研發出了“貝藻礁生態系統重構技術”,以此建成的貝礁、藻場建設為海洋生命提供了棲息、索餌、產卵、孵化的場所,海洋牧場又增殖海參苗種20萬公斤,放流魁蚶7000萬粒,移植大型藻類300萬株,海藻覆蓋率達15%以上,海洋生物量比修復前增加了40倍以上,海洋物種日漸豐富。張雲嶺說,“海洋研究所的專家來考察時,對修復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更堅定了我從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的信心。”

【星辰大海】河北唐山:修復海洋生態系統 構築“海上塞罕壩”

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供圖

2018年,張雲嶺從父親手裡接過接力棒,啟動了海草床修復工作。“海草不僅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來源,還具有突出的海洋碳匯效益。研究顯示,海草生態系統的固碳速率是熱帶森林的20倍以上。”張雲嶺介紹,海洋牧場聯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團隊進行充分調研後,選定50公頃修復試驗區,採用多種移植和種植技術重建海草床。目前該試驗區已有大量海草斑塊連續存活達到3年,移植成活率均達90%以上,修復效果顯著。

同時,唐山海洋牧場與認同綠色發展理念的漁民、養殖戶組建產業聯盟體,依託持續監測資料對生態系統承載力進行科學評估、最佳化產業體系,指導漁民改善生產方式、提高產量,保障生態漁業可持續發展、海洋資源永續利用。還有一些漁民改為從事休閒漁業,實現了收入翻番。

“我們把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到穩定、平衡的狀態,人類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獲取,是能夠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張雲嶺介紹,目前公司直接安置漁民就業100餘人,間接帶動漁民就業2000餘人;搶救遇險漁民逾200人次;組織海洋生態環保主題科普研學活動上百次,超2000人次參與。“在公司已建成達產的3000多畝海域內,實現資源增殖3675萬元,新增效益1785萬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此外,每到假期,唐山海洋牧場就開展海洋生態環保主題研學遊,張雲嶺自己做課件,給孩子們做科普,“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大部分孩子第一次知道海洋環境對自然和人類社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他們都對保護海洋環境感興趣並付諸行動。未來,海洋一定會越來越美麗富饒。”

四十不惑,如今的張雲嶺目標清晰、堅定,“我們想繼續擴大規模,使更大面積的海洋生態系統得到養護。這跟塞罕壩一樣,既是需要一代代人接續努力的事業,也是能夠澤被子孫的事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