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慧苑坑的地盤很大。

那究竟有多大呢,很多茶客完全沒概念。

這麼說吧,當你買票進入景區後,坐景區大巴到水簾洞入口停車。

此時,往左手邊走去,第一站來到的章堂澗已經屬於慧苑坑的領地。

章堂澗是一條溪水名,也是一處小山場,種有不少水仙、肉桂。

發源自水簾洞的章堂澗,水汽豐沛,水流量大,幾乎穿越了慧苑坑的半徑,匯入流香澗。

然而,這僅僅是開始。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2》

穿過章堂澗,第二站來到的地方是天車架,也稱古崖居。

此時,抬頭望去,上方巖壁有幾處失修的棧道。

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遊客會倒吸一口冷空氣。

呀,這麼陡的地方,古人幹嘛要住在上面?

如此行路難,該怎麼上去啊,單靠繫繩攀巖豈不是很危險?

據武夷山胡歌的介紹,當年是為了避土匪,先民們才躲到上面去避禍的。

當然,用不著攀巖上去。當地熟悉小路的人,能找到秘道前往。

往事簡單說完,回到現實。

古崖居這片小山場,優勢也很明顯。左邊是高峻的風化巖,右邊是潺潺清溪,小氣候溼潤又清涼,屬於明顯的“落坑”地形。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3》

再往前,穿過一處斷石窄橋,能看到一個亭子。

至於亭子的名字,麻花暫且記不清,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接下來的第三站,能來到我們熟悉的鷹嘴巖。

鷹嘴巖,顧名思義,它是一塊巨大的山岩。

只不過因為造型類似老鷹的嘴巴,取名為鷹嘴巖。

遠看,鷹嘴巖就是一塊大岩石,光溜溜的,上面種不了茶。

但在鷹嘴巖底部,以及四周若干範圍內,種有不少茶樹。

其中,以高叢水仙、老叢水仙較為出名。

因地勢相對開闊,光照條件充足不說,旁邊還有溪流提供水汽滋養。

喝鷹嘴巖的茶,總感覺像是坑澗茶與巖上茶的綜合體。

湯感呢,照例很稠很滑的。

但又與坑澗茶有別,它的花香、木質叢香等一系列芳香氣息會更加鮮明!

站在巖骨花香漫遊道(即遊客走的主路),遠看鷹嘴巖時,低頭近看,大家會發現驚喜!

那就是,底下的溪流很清,清可見底,有很多小魚在遊。

這樣的一幕,對在城市裡住慣的人來說,會很新奇。

但按照武夷山胡歌的凡爾賽說法,像他們這樣從小在山裡跑著長大的土著民來說,這算不了什麼,他小時候過暑假,還會經常跑到水簾洞會摸魚抓小蝦加餐呢。

這樣的暑假生活,不知大家是否羨慕哇?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4》

再往前走,前方一處明顯標記物很特別。

那是一株百年的古松樹,掛有吊牌的,有專門單位負責保護。(圖中只能拍到古松的掛牌,因為實在太高了)

抬頭看,哪怕抬到脖子發酸,依舊看不見松樹的樹頂,老高老高了。

如果沒記錯,這個文保級別的古松面前,能看到不少芭蕉樹。

芭蕉樹旁,是一個池塘。

有一年陰天,我們去慧苑,結果半道下了大雨。

在慧苑寺躲雨,過了大半個鐘頭,直至下午五點多才走出來。

就是走到這片有池塘、有芭蕉的地方,近距離拍到了好幾只白鷳(武夷山人稱巖雞),胖胖的,特別肥美。

估計在雨後的傍晚,白鷳一家剛巧出來覓食,不巧就跟我們打了個照面。

另外,往左向上跨步穿過看到白鷳的小池塘,有兩條小道。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往左可通往鬼洞,直走往前,能抵達大竹灣。

而鬼洞與大竹灣,又是另外兩處屬於慧苑的小山場。

鬼洞這個山場,分外鬼洞與內鬼洞。與慧苑相鄰的是外鬼洞,屬峽谷地帶,相對地勢更開闊些。

而穿過外鬼洞,過窄道,可抵內鬼洞。內鬼洞的出口處,就到了倒水坑。

內鬼洞,屬於幽境峽谷,很狹長,颳風時峽谷裡山風呼嚎,乍一聽還有些陰森。

另外,不論內、外鬼洞,都分佈有不計其數的奇種。

尤其是內鬼洞,還屬於掛了牌的茶樹品種資源保護基地。

即,這些奇種不能隨便砍掉,種成新品種。

此處有性繁殖出來的奇種們,藏在這避開人世喧囂的秘境裡,怡然自得,快樂生長。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5》

再將腦海中的立體地圖縮放回來。

回到剛剛提到的那株文保級古松樹,站在松樹前,如果不走岔路,一直往前。

那麼,穿過那片看到芭蕉林的地方,就是慧苑寺了。

慧苑寺,是慧苑坑的標誌性建築物。

每日早晚,寺廟裡的僧人都會做功課,鐘聲悠揚放遠。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以慧苑寺為圓心,更能幫助茶友們梳理對整個慧苑坑的認知脈絡。

因為,前面一口氣介紹了那麼多小山場,當你走到慧苑寺時,差不多走了慧苑主路線的半程。

用理工男的思維邏輯看。

從入口處的章堂澗,一直走到慧苑寺,差不多能算慧苑坑的半徑。

但站在慧苑寺前,翻過一座山,還是慧苑。

再翻過一座山,還是慧苑。

再翻過第三座山,估計也沒走出慧苑這個大坑。

可想而知,整個慧苑的地盤是有多大?!

走進慧苑寺的後山,能看到僧人們修整出來的平地。只不過平地上種的不是茶,而是供應素餐的瓜果蔬菜。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順著寺廟後山往下,往裡深入走去,能抵達不少慧苑深處的小山場。

而在慧苑寺門前,另有一處地標——雙悟橋。

往雙悟橋方向深入,能抵達楓樹窠、古井等一系列小山場,當然,腳程有些遠,走得慢的話起碼得一兩個小時。

由於是非遊覽路線,沒有修路,且裡面都是茶,沒有景點,不建議遊客貿然深入。

再次站到慧苑寺前,向左走去。

面前有一片竹子建成的納涼處,供遊人休息。

往前走主路,不過數分鐘時間,能看到介紹飛來峰的石碑。

抬頭遠眺,能望見飛來峰。

此時再專心走到路的盡頭,在拐角處,有個指示牌。

再往左,可到達流香澗與大紅袍方向,這是遊客導覽路線。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而往右呢,則是非遊覽路線,指示牌上沒有標明。

但熟悉巖茶山場的人都知道,從這裡走進,就是竹窠入口了。

竹窠這個山場,也很狹長。

兩旁是巨大的風化巖,中間是茶樹。往裡深進去,忽而走石階上升,忽而走一段平路,忽而又往下。

忽高忽低,狹長幽深,每次走進這樣的小山場,都有愛麗絲掉進兔子洞的感覺 ,路漫漫兮,得慢慢走。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6》

因為篇幅有限,寫完竹窠,文章就該收尾了。

但,慧苑深處的小山場,遠不止前面介紹的那些。

正文裡提到的,只是其中典型。

再回顧起來,慢慢數一數。

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內外鬼洞、大竹灣、楓樹窠、古井、天角、飛來峰、竹窠等,都是慧苑坑的小山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沒有去過實地之前,很難切身感受。

為什麼武夷山當地的茶農會說,將慧苑大大小小的山場過一遍下來,起碼要兩、三天才能走完。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章堂澗、古崖居、鷹嘴巖,現場實拍圖還原,3分鐘帶你認識慧苑坑

對茶友們來說,深刻認識到慧苑很大這個概念後,有不少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慧苑坑不單單是坑澗茶,也有包括巖上山場;

比如,慧苑這麼大,不可能都是種水仙;

再比如,慧苑坑的小山場這麼大,沒有絕對哪個更好一說,只能說各自小山場、小氣候不同,各有特色罷了!

更多關於巖茶的知識

武夷山的巖茶,繞不開三坑兩澗,為什麼慧苑坑,能夠產極品水仙?

馬頭巖、水簾洞、慧苑坑,春茶過半,終於迎來牛欄坑肉桂的盛宴

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有時候,我寧願喝一泡慧苑老叢水仙碎末

馬頭巖、牛欄坑、慧苑坑,巖茶的山場香和品種香,你真的喝懂了嗎

如果你的慧苑老叢水仙被人嫌棄了,別怪茶,試茶的時候自己動手泡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