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文/佳佳微科普

它是亞歐大陸上一個巨大的半島,形狀如同“大扳手”伸向太平洋,它是曾經連自己人都進不去的荒涼地帶,被人們親切的稱之為“世界的盡頭”,它就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堪察加半島。

這個島究竟有何特別,為啥當年蘇聯一直封閉這裡?

勘察加半島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東北部地區,半島自東北向西南就延伸了1300多公里,面積更是達到了37萬平方公里,比日本、德國的國土面積還要大,但人口總數不過區區20萬左右。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半島主要以

南寬北狹

的形式呈現,三面環海,只有一面是連線著大陸,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被稱之為

“半島”

,勘察加的首府叫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

,位於半島的最南端。

整個半島以山地為主,周圍只有沿海地區有少量平原,島上的山大多數都是火山,而且還有很多是

活火山

首府的地理位置可以說相當兇險,因為它是一座長在火山腳底下的城市,重點是這座火山還時不時來個噴發。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這座城市遠離了亞歐大陸腹地,所以附近除了它自己,完全找不到另外一個城市的影子,這裡的人沒事絕對不會去首都莫斯科,因為那是一個跨越9個時區、距離在11000公里開外的地方。

話說這樣一個地方,當年沙俄為什麼要費力的征服這裡?我們接著往下看。

當年的堪察加半島,其實屬於中國

17世紀以前,歐洲人對西伯利亞以東的東北亞完全不瞭解,這片土地似乎隔絕在世界之外,只有東亞的中、日、朝等國的商販曾到達這裡。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而中國最早和勘察加人的交集出現在唐太宗時期,當時唐朝鼎盛,四方的少數民族紛紛臣服,其中就包括勘察加半島上的人。

中國古書中有記載,當時的堪察加半島被稱之為“流鬼國”。但在唐朝之後,中原王朝對東北亞的控制減弱,到了元代之後,民間雖然也有商貿往來,但並沒有在這裡施加政治和文化影響。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17世紀後半葉,沙俄的實力進入到了西伯利亞地區,開始和我國清朝的領土進行接壤,我們熟知的

雅克薩之戰

就是沙俄因為領土擴張和我國產生的衝突。

此戰之後,沙俄仍舊在遠東地區繼續擴張,1699年沙俄打敗了勘察加半島上的土著民,徹底佔領了這裡。

事實上,當時堪察加半島的土著民有想清朝政府求援,但當時的清朝認為這裡苦寒之地、火患連年,就連當時我們的東北都沒什麼人,更別提堪察加半島了。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大清帝國正在戰爭裡,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精力都在西北跟準噶爾汗國打仗,所以這件事就被擱置了,如此一來,沙俄便順利的佔據了勘察加半島,可以是為什麼沙俄得到這裡之後,便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封鎖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你知道當年沙俄佔領勘察加半島後,為何直接封鎖此島嗎?

雖然當年的清政府看不上這裡,但對於日本來說確實做夢都想得到,其實一直以來,日本都對中國的東三省、庫頁島以及堪察加半島有野心,奈何當時的國力不足,沒那個能力一口吞下。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別看這個島的氣候嚴峻,但它對於整個北亞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這裡失守,就意味著打來了西伯利亞的大門,日本就有了西進北亞的基地。

所以為了防範日本,在蘇俄建立之後,蘇聯高層曾經想將堪察加半島

租給

美國,以防止日本餐食北亞,但美國並沒有答應。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其實並非美國對堪察加半島沒興趣,而是當時的形式,美國不想把自己攪進日俄的衝突中,蘇聯一看這個辦法行不通,那乾脆就直接將勘察加半島封鎖起來,列為

軍事管制區

,不僅外國人不能進入,就連蘇聯的平民也不能隨意進入。

直到1990年這裡才逐漸被開放,世人也慢慢知道了堪察加半島的資源竟然如此豐富,不僅風景秀麗,很多地方還保持著原始風貌。

孤獨又狂野的堪察加半島,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海洋、森林。冰雪、火山,粗狂而荒蠻,擔憂美到了極致,因為火山很多,所以這裡的溫泉也特別多。

除此之外,勘察加海域最主要的特產就是

帝王蟹和海膽

,這裡出產全世界品質最好的帝王蟹,開放之後的堪察加半島,每年都能吸引大量遊客,等我攢夠了錢,一定要親眼看看這個未經世俗雕琢的世外桃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