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南路,一條承載老南昌人記憶的老街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承載著記憶、傳承著文脈的老街。在南昌,這條老街就是位於西湖區的象山南路。

象山南路,一條承載老南昌人記憶的老街

象山南路

這條南起繩金塔、北至中山路的老街全長1600餘米,曾經是南昌市屈指可數的繁華商業中心之一。但隨著時間流逝,象山南路和其他老街老巷一樣,逐漸成為交通擁堵、硬體設施落後的代名詞。

老街區改出新活力。近年來,南昌市在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立的過程中,透過改造老舊社群、更新基礎設施、打造歷史文化街區等,加快象山南路片區的有機更新。這個凝聚著南昌風土人情的老街,再度走進大家的視野,成為南昌城市面貌嬗變和城市文明程度躍升的美麗音符。

一變:老舊小區換新顏

清晨,微風拂面,西湖區南浦街道西書院社群壹號嘉苑小區休閒廣場早已熱鬧起來了,居民們有的圍坐在一起聊天,有的在一旁鍛鍊身體。

這個只有3棟樓的老舊小區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多年來,由於沒有物業管理且基礎設施不完善,居民們的居住體驗很差。“原來,小區內車輛隨意停放,充電線私接亂搭,樓道內隨處是垃圾廣告,路面坑坑窪窪,環境髒亂差。”在這裡居住了20餘年的居民龍大姐坦言。

居民的呼聲就是治理的“哨聲”。隨著位於小區外側的象山南路不斷改造提升,2019年開始,小區成立業委會,調動住戶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廣泛整合小區內外資源,共同謀劃解決小區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安裝樓道燈到新建電動車棚,從擴大健身場地到打造居民活動室,從清理廢棄花壇到改造樓棟外立面,壹號嘉苑小區的變化,讓居民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如今,小區環境整潔有序,與改造後的象山南路相呼應,我們住在這裡舒適又舒心,方便又暖心。”居民李大爺感慨不已。

壹號嘉苑小區的華麗變身,是象山南路綜合改造工程不斷推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這條老街經過沿線建築外立面、道路、綠化和照明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周邊老舊小區改造,風貌更加精緻,環境更加美觀,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居民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

最佳化城區人居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文明城市建立的重要內容。作為南昌中心城區,十年來,西湖區累計實施棚改舊改專案53個,完成徵遷面積375。34萬平方米;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59個,惠及群眾超過8。37萬戶。

二變:文化地標亮起來

一磚一瓦,一步一景。走進位於西湖區三眼井社群的井象·中華米粉美食街,一排排仿古建築和一家家江西特色米粉店,讓人耳目一新。

這個傳承三眼井、六眼井老城商脈底蘊的街區,以“鄉音、鄉情、鄉味”為主題,圍繞“小米粉大產業”的定位,打造了豐富百姓生活的群眾舞臺狀元臺、寓教於樂的米粉博物館、原跡復原的萬安雲升試館等文化空間,以及粉小仙雕塑、百粉打卡牆等多處網紅打卡點位。自去年年底開街以來,累計客流約100。94萬人次,成為南昌又一文化地標。

在米粉博物館,來自九江的遊客小方正饒有興致地觀摩米粉製作過程:“我這次來南昌旅遊,就是為了感受這裡的文化底蘊,這裡的米粉美食街和米粉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一會兒我還準備去參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文化是文明的載體,也是城市的靈魂。如今,在象山南路周邊,除了井象天地專案,還有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和繩金塔歷史文化街區等,這些具有深厚歷史人文底蘊的地方,連成一條獨特的文旅線,讓散佈在南昌老城區各處的文旅資源亮麗起來。

在“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縱橫交錯的石板街道和富含文創元素的特色商業街,共同勾勒出一幅穿越千年的“老南昌”畫卷。據瞭解,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以“南昌城市新名片”“贛鄱文化第一街”為定位,以“輕度假、微旅遊、慢生活”為目標,透過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巷肌理,配套建設臨街商業和會館建築,努力將歷史街區打造成融文化藝術、旅遊觀光、民俗聚會、休閒購物、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南昌特色老街,從而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今年68歲的陳女士是象山南路的老居民,親眼見證了這條老街的變遷。在她看來,文化如春水,既豐富了居民生活,又涵養了城市文明:“一個又一個文化地標亮起來後,市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明素質越來越高,大家一起為讓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美好而貢獻力量。”

江西日報記者 宋思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