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接力,“染”綠北國荒漠

中國江蘇網訊 挖開一個個沙洞,種下梭梭幼苗……每年暑假,位於甘肅東北部民勤縣的騰格裡沙漠中,總會出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綠勤行”社會實踐團隊的身影。今年夏天,“綠勤行”實踐團第9年再次集結,由南航青年學生牽頭,集結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的162名成員,分兩批前往騰格裡沙漠。

南航“綠勤行”實踐團成立於2014年,治沙夢想始於當時的一篇新聞報道:“沙漠三面包圍的甘肅民勤縣,如果對風沙放任不顧,將在17年內被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圍吞噬。”當年,15名志同道合的南航青年輾轉乘坐30多個小時火車,每天徒步20公里進出沙漠,用半個月時間鋪下1000平方米的麥草沙障……9年來,“綠勤行”實踐團不斷有其他高校加入,一批批治沙學子接過使命,累計有近千名隊員在漫天黃沙中創造“綠色奇蹟”,治沙超過20萬平方米。

沙漠環境極端惡劣,很少有綠色植株能夠存活下來,只有梭梭、毛條、花棒、沙棘等沙漠植物能勉強形成植被。前幾年,“綠勤行”團隊嘗試過直接挖坑種種子、用盆端水澆水,也採用過營養缽培育幼苗再移植、灌溉,但都存在存活率不高、難以大量推廣等問題。團隊今年採用全新的種植方法——直接栽種冷凍苗,保持一定種植間距,沿直線開闢種植點後直接用車拉水罐澆水,這樣既保證了澆水效率,又大大提升了梭梭苗的存活率。工作中,團隊遇到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綠格”實踐團隊,雙方決定合作採用兩男生輪換“挖坑”加一女生“插苗”的小組合作模式,種植速度從半天20捆提高到了70捆。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200捆近2萬株冷凍梭梭幼苗的種植,種植面積達14萬平方米,比前8年種植面積總和還多。其中近半數的梭梭幼苗已經長出新芽,星星綠意點綴著茫茫大漠。

氣候乾燥、缺乏水源、住宿簡陋……惡劣的環境阻擋不住團隊的腳步。“每天的種植工作有些單調,不過當埋頭種植一天,回頭眼前映現出片片‘綠洲’時,我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團隊成員李云云說。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南大學“點荒成林”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千溝萬壑的砒砂岩區內。10多年前,東南大學支教團來到準格爾旗,同年成立“點荒成林”團隊,深入砒砂岩區,致力於生態修復與荒漠化治理。巖區遇水成泥,遇風成沙,讓這樣的土地長出植物,團隊創新克難整整歷經10個春秋。

“為了儘快攻克荒漠化治理難關,同時不錯過最佳種植期,我們從早晨7點多出發,到50多公里外的‘二老虎溝’(準格爾旗地區納林川流域的支溝)開展野外試驗,一直幹到晚上6點,常常一待便是幾個月。”實踐團“元老”級成員梁止水,從一名博士生成長為團隊指導老師、科研團隊核心成員,用青春見證了荒漠染綠的艱難過程。

針對砒砂岩區惡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團隊終於研發出具有高度安全性的改性親水性聚氨酯(W-OH)材料,2014年在砒砂岩區開展現場試驗研究。“打記事起,二老虎溝從沒出現過這樣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看到荒地終於變成綠野,時任當地水保站站長的劉軍感慨不已。

“抗蝕促生技術加上植物配製技術,讓昔日的荒地上長出了蘋果、酸棗、歐李和枸杞等。”實踐團隊員、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肖塬親眼見到前輩們奮鬥的成果,深感震撼。透過與當地政府及其他生態治理企業合作,團隊已在全國7省開展60餘個工程專案,實現治理面積超4。5萬畝,帶動當地就業1。2萬餘人。

【來源:中國江蘇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