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人們而言,“宗教”“苦修”這些詞彙或許離我們的生活十分遙遠。

然而,在我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的阿察鄉,卻真實地存在著這樣一座小島。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這裡地處於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四周群山環繞,山腳河流蜿蜒,雖然佔地僅為0。15平方公里,卻聚集了超過兩萬多名“覺姆”在此修行。

“覺姆”一詞來自於藏語音譯,其翻譯成漢語的意思的“尼姑”,“聖女”,“女修道者”,正因如此,這座小島也被人們稱之為“覺姆島”。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覺姆島:真正的“人間聖地”

覺姆島地處於高原之上,距離最近的甘孜市區也有著超過120公里的路程,方圓百里之內,幾乎沒有任何人煙。

出發到覺姆島需要一路越過荒蕪的草原,綿延的丘陵,再翻過兩座海拔四千米的雪山,卓達拉山和海子山,渡過蜿蜒在島外的昌曲河,才真正進入到島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女性修行地,覺姆島從誕生伊始便已立下規矩,禁止一切男性入內,而這也為這座小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覺姆島是亞青寺下轄的一個修行地,這裡並非是沒有任何男性,男性修行者“扎巴”(漢語意為:和尚)通常會在山坡上的亞青寺裡修行,女性修行者“覺姆”則在覺姆島上修行。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兩者以昌曲河為界,互不打擾。

平日生活裡,男女修行者活動區域完全分開,即便是偶爾在平日裡見到也不會說話。

即使是出現必須讓男性進入島內(例如修建房屋、急救治療)的情況,男性也必須在天黑之前離開。

即便是近年來作為景區允許遊客進行觀光,男性遊客也只能在島上外圍的公路上走一走,不允許深入到島的內部。

覺姆島條件艱苦,在此苦修並非易事。這裡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環境惡劣,除了供給遊客的觀光區域以外,島上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設施。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不通水電、也沒有網,修行的覺姆也從不攜帶任何現代的電子裝置,直至今日,她們依然保持者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每天用手提肩扛的方式打水,用來洗衣,做飯。

在飲食方面,覺姆們通常會以主食青稞和土豆為主,搭配一些蔬菜,杜絕葷腥和辛辣食物。

在這裡,她們沒有婚姻,亦沒有娛樂,在日常生活當中,覺姆們還要受到348條戒規戒律的限制,大到“愛恨嗔痴”小到“穿衣如廁”,“苦修”成為了她們生命的主題。

隨著現如今基建技術的進步,島上並非是沒有條件來改善生活,但不通水電,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修行者們自身的選擇,她們透過這種刻意降低自己生活水準的方式,來真正實現清苦誠佛。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在如今物慾縱橫的當代社會里,覺姆島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身著紅色僧衣的覺姆,便開始了一天的修行,或走或跪拜,整片土地上回蕩著誦經的聲音,經聲混亂又響亮,整座島都透露著一種天然的純淨和空靈,彷彿身處於此便是對靈魂的一種洗滌。

在當地僧人們的觀念裡,世間的苦難是一個“定數”,他們透過清修來多經歷些苦難,世人便可以少些苦難。

而這也是驅使著這兩萬多名赤誠的女性修道者,在這片雪域高原與貧苦共處的根本原因。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覺姆島人口問題:覺姆來自何方?

按照戒律,覺姆們是不允許結婚生子的,但是,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島上的人口卻從未有過任何衰減,反而逐年緩慢增長,始終保持穩定。

這讓人不禁好奇,這些覺姆究竟來自何方?是什麼在維持島上人口數量?島上的人究竟又如何生活?

雖然覺姆島在世人眼中生活清苦,但實際上每年都會有來自各地的修行者進入此地。新來者與去世者和還俗者數量大致相仿,悄然構成了覺姆島上的人口均衡。

在這裡進行修行是需要付出莫大勇氣的,來到這座島上修行的人,不論俗家身份如何,不論決心要在這片小島上修行幾年,從踏入這片土地開始,就意味著要拋開世俗的一切雜念和慾望。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覺姆島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漫山遍野、錯落有序的“低矮紅樓”,初到此地的人或許會以為這些紅樓是統一規劃修建而成的。

但事實上,這些紅樓在修建過程當中沒有任何規劃,全部都是由修行者自行搭建的。

每當有外來修行者決定在此修行時,只需向寺廟進行報備,便能在島上修建一處自己的房子。

修行者的房子不限大小、不限方向、不限位置,完全自由。

受修行者個人經濟條件的影響,建造房屋所用到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門,俗家身份上經濟條件好者,房屋或許會用到磚頭和水泥,次一級的也會用上石頭和木頭,如果條件實在有限,也可以“就地取材”撿一些鐵板和油布。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所有房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在外牆上都被塗成了紅色。

經過多年來無數修行者的“添磚加瓦”,如今的覺姆島上已然匯聚成一片紅色花海,景象頗為壯觀。

所謂紅房子並不神秘,由於在這裡的覺姆大都報以清修的目的前來,其個人生活需求並不高,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拮据。

這些房子大多也都很矮小,佔地面積只有1—2平方米,高度也只有一米多,在房子內部甚至連直立都無法做到,僅僅只作為一個睡覺休息的場所。

紅房子的建造風格,正是修行者們清心寡慾的最好體現:沒有任何對於外物的追求,可以容身,能夠用來打坐誦經已經足夠。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連綿不斷的紅房子散落在覺姆島上,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在覺姆的個人生活方面,由於交通不便,各種的生活物資也十分匱乏,每一件在島外看似簡單的生活用品,在這裡都需要花費大力氣從一百公里外的縣城運來。

寺廟方面會定期進行統一的生活用品採購,向覺姆們分發必須的生活物資,一些外來的修行者也可以自發到甘孜州進行採購。

由於覺姆們不事生產,沒有經濟來源,寺廟還會定期給每人發放300塊錢用於生活。

這筆錢看似少,但島上的覺姆作為修行者,衣食住行都十分簡單,在吃住問題解決以後,幾乎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通常情況下,這份津貼是夠用的。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甚至絕大多數時候,這筆錢又作為善款捐回到了廟裡,用於廟堂和佛像的修建。

雖然島上戒律森嚴,但是在覺姆的個人去留方面,寺院沒有強制要求,覺姆島奉行著國家“信仰自由”的政策,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或是不信仰的自由。

雖然生活十分辛苦,但是覺姆們的精神狀態普遍都相當不錯。

覺姆畢竟也是女孩,自然有著“愛美之心”,在修行之餘,她們常常會給自己的紅房子裝扮一番,或是在窗戶上貼上窗花,或是在牆壁上畫上圖案,一些漂亮的石頭,一枝簡單的花朵都寄託著她們對於生活的熱愛。

在這裡人人都能感受這裡依然保持著最純粹的樣子,沒有世俗的紛擾,沒有工業的汙染。這一點,尤為可貴。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在每天早晨太陽昇起,金色的光芒灑向大地時,島上的覺姆們便開始了一天的修行,她們穿好僧衣,進行每天的修行第一課“轉山”。

在佛教當中是認為有“神山”存在的,修行之人找到神山,並繞著神山走一圈,便可淨化身心,洗淨一生的罪孽,繞著神山轉十圈,便可免受輪迴之苦。

除了每天的轉山之外,她們需要誦經禮佛,行各種儀式。

對於每一個覺姆而言,每年的11月份的閉關考試是最為重要的。

修行者並不是人人都能閉關的,在閉關前需要受到亞青寺大師的考核,考核透過的才能夠閉關頓悟更精深的修行方法。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屆時的覺姆會前往山上特定的房子裡進行閉關修煉,一直持續到開春。

覺姆島本身氣候寒冷,再加上沒有絲毫的取暖設施,這些用來閉關修行的房子冷如冰窖。

修行者往往在房內打坐一天,便會凍到手腳麻木,考慮到閉關條件更為艱苦,為了修行者的個人健康著想。

修行者在透過考核之後,會被送下山,去醫院進行體檢,只有考核和身體素質全部達標的修行者才有閉關的資格。

修行者們開始閉關之後白天的全部時間都在山上的房子裡打坐修煉,杜絕和外界的聯絡和交流,以達到心無旁騖。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如今的覺姆島,旅遊與慈善的交織

覺姆島畢竟是宗教修行地,在唯物主義社會當中,這個標籤並不討喜,經常會有人認定此地仍處於“封建愚昧”,但事實上,這種看法難免過於主觀。

很多前往覺姆島旅遊參觀的遊客或許會注意到,雖然島上嚴禁男性入內,但是也會有一些十歲以下的小男孩在此生活,他們的身份便是島上覺姆的弟弟。

覺姆島當地平均海拔四千米,在這一條件制約下,現代社會的工業商業難以發展,在很長一段歷史中,當地都有著相當規模的貧困人口。

他們無法讀書,無法學習,甚至連溫飽都難以保障。

而對於這些貧困家庭而言,把孩子送到覺姆島上寄養,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至少在這裡,有一口飯吃,還能夠誦經識字,勉強填補了教育的空缺。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這些男孩們可以在島上生活到十二三歲,等到過了這個年紀以後,便需要搬出覺姆島。

如果願意繼續修行,便會到河對岸的亞青寺,成為一名扎巴,如果不願修行,也可以離開此地,並不強求。

對於當地人而言,修行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如果家中人選擇修行,其餘的家人也會為此而感到光榮,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覺姆島才會應運而生,並繁榮至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覺姆島是不對外公開的,近幾年,才作為著名的文化符號,慢慢開放允許遊客參觀。

如今,阿察鄉已經是四川境內著名的景區,每年全國都有很多到四川藏族自治州去遊玩的遊客,為當地的經濟重新注入了活力。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僅僅是在今年7月1日至7月20日,甘孜州共接待遊客41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4億元,帶動數萬就業人口。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這也充分說明,覺姆島在現代社會當中,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角色。

覺得他們出於修行的必要,對於遊客並不會過於迎合,談不上熱情好客,但是,也正是由於修行者這一重身份,她們對待遊客更多的是友好與善良。

覺姆們每日除了唸經以外,也會學習自己的專長,在當地每一年在6月份的過程中會舉行商業活動,跳金鋼舞。

金剛舞是一種民族舞蹈,也是象徵著可以除去水逆期,在當地文化裡有著特別的實際意義,每年這個時節,覺姆們的表演都會吸引住成百上千的香客來此賞析收看。

女性和未成年男性的遊客是有資格自由進出島內的,在這裡,她們可以跟隨覺姆一起探討佛法,傾訴心中的苦悶,排解憂愁,亦或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節奏。

旅遊業高速發展,並沒有影響島上的風氣。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兩萬名虔誠的修行者在這裡追求身心的平靜,她們身著紅色的僧衣,每天伴著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實現自己的信仰與理想。

她們遠離世俗的紛擾,避免了社會中的爾虞我詐,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自己內心的平靜。

這是一個美麗與落後並存,神聖與野蠻共生的地方,她們保持著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忍受身體的辛苦、物質的匱乏。

中國尼姑島,生活2萬名尼姑,男性禁止踏足,天黑後實行特殊戒律

隨著旅遊的興起,覺姆島距離最初的高原孤島已然發生了變化,但不變的是穿著紅色道袍,剃著光頭的女性修行者們那飽受風霜雨雪摧殘卻依然鮮豔的面龐,那一心向佛吃苦修行的堅毅的眼神。

參考資料:

亞青寺空行母度眾生軼事——學佛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