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戰場遺址發現世子金寶,國內唯一,但是為何最後卻被盜了一回?

2020年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餘件。而且,還發現了一枚斷裂成4塊,重約16斤、含金量達95%的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此“蜀世子寶”,不僅是國內首次發現世子金寶實物,還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明末戰場遺址發現世子金寶,國內唯一,但是為何最後卻被盜了一回?

都知道,張獻忠是明末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一手建立起的大西政權聲勢浩大,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與李自成齊名。

當年,張獻忠帶著千餘艘船隻,裝滿金銀財寶準備從成都出發,想要南下。但沒想到的是,在途經江口鎮一帶的時候,卻遭到了敵軍的偷襲,不僅使其運寶的大船沉入江底,連船上的眾多金銀財寶都一併葬入了江中。正是因為這段歷史,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成為了在眉山市流傳百餘年的童謠。可以說,在當地家喻戶曉。

而這首歌謠,更是被人們認為是:蘊藏了張獻忠千船沉銀的秘密,成為了人們追尋寶藏的“尋銀訣”。然而,這個流傳百年的寶藏之謎,也同樣吸引著我國眾多考古工作者的目光。終於,在2015年的年底,10多位權威的歷史學家在彭山,鄭重地對外宣佈:彭山的“江口沉銀遺址”經過嚴格的考察和證實,確認是當年張獻忠沉銀中心的其中一個區域。

由此,這一訊息的對外宣佈,意味著這首流傳數百年的童謠,終於得到了證實。

明末戰場遺址發現世子金寶,國內唯一,但是為何最後卻被盜了一回?

就在同年的3月14日,經四川省相關文物管理部門的正式批准,石龍保護工程於當日正式啟動,主要針對石龍進行全面的清淤工作。

力求在三個月內,讓原本掩埋在泥土中的龍頭和龍身重見天日,讓人們有機會更直觀地看到石龍的真實面貌。此外,針對該遺址文物部門還組織了專門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而這一研究,不僅對發現“沉銀”的真相具有巨大意義,同時,對人們瞭解明末清初時期的社會情況,也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然而,石龍石虎位於山腰的竹林中,其中,石龍長17。4米,寬0。7米,身披鱗甲,張牙舞爪,蜿蜒盤旋,形態逼真。該石龍是全國少有的,儲存相對完整的高浮雕摩崖造像。石龍整體設計巧妙,非常美觀,其整體由一個一米見方的池子以及一條巨龍構成,形成了一個游龍戲水的畫面。

此外,池壁有非常巧妙的孔型設計,可以讓水從池邊流出,靜心凝聽,還可以聽到咕咕的泉水聲音。足見,古代景觀設計的匠心之處,也是古代工匠們的智慧結晶。但是,對於石龍的清理工作,大概需要持續三個月,包括石龍清淤建池,以及周邊環境的治理工作。

明末戰場遺址發現世子金寶,國內唯一,但是為何最後卻被盜了一回?

“石龍對石虎,金銀萃山藪”,與石龍相比,石虎的命運似乎更悲慘了一些。因為,原來的石虎在“文革”期間被損毀了,可以說是非常可惜了。而目前的石虎,實際上是在1984年,相關部門按照石虎的原型仿造建立的,並將它的位置進行了遷移。目前,石虎的位置在距離石龍20米處的地方。

在2017年1月5日,“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挖掘正式開始。

對張獻忠寶藏沉江的地點,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考古發掘。本次發掘,對彭山區當地籌建張獻忠博物館,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在本次挖掘工作中,出水了超過一萬件寶貴的文物,為民間廣為流傳的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佐證。

此外,這一次水下考古,工作人員共挖掘了20000多平米的面積,出水的文物總共有30000多件,而直接與張獻忠建立的大西國有關聯的文物就有上千件。可以說,不僅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水下挖掘,還是世界級別的考古發現。

更有甚者,在本次出水的文物中,不僅發現了大量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以及“西王賞功”的金銀錢幣,同時,還有一個金封冊,長12釐米,寬10釐米,有730克重,上面刻有29個文字,被鑑定為國家的一級保護文物。

明末戰場遺址發現世子金寶,國內唯一,但是為何最後卻被盜了一回?

然而,本次打撈,由於是水下作業,且年代久遠,即便是有船,現在也已經損毀、腐爛了。所以,船上的東西一定會四處散落,很多文物極有可能會跟河床上的砂石夾雜在一起,給挖掘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就要利用圍堰,進行排水作業。

而此次挖掘,之所以如此成功,與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應用密不可分。其中,大量現代化的水下技術,讓原本困難的水下挖掘工作變得更加順暢,也讓本次挖掘能夠更好地儲存文物的完整性。而且,透過此次針對“江口沉銀遺址”的挖掘,不僅解開了張獻忠沉船寶藏之謎,還讓我國考古在水下作業方面積累了更加豐富的經驗。

相信,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提升,人們在探尋歷史真相的道路上,一定會走得更寬,更廣,更長遠。

參考資料: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傳》、《錦裡新編·卷十·張獻忠》、《綏寇紀略·卷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