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往事:末代國王巴列維手握雄兵四十萬,為何頃刻間垮臺?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伊朗統治者在本質上都是實行的君主制,是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1921年,叫禮薩·汗的上校發動了軍事政變,過了幾年,他取得王位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為第一任君主。美國看到了機會,開始大力扶持巴列維政權,保障美國在中東的利益。背靠大國的巴列維王朝,也更有底氣實行強權政治,這一時期伊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向現代化程序前進了一大步,但這為後來的政變埋下了重大隱患。

巴列維國王剛繼位時,那時候的巴列維王朝對美國言聽計從,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佈局。巴列維王朝雖然名義上是君主立憲,但實際上還是君主制,議會也就是個門面,無太多實質作用。但二戰後世界殖民地獨立和民主運動空前高漲,在伊朗社會中也埋下了種子,民主人士想要廢除君主制,實現真正意義的立憲。巴列維國王作為獨裁政權,為了維護政治穩定和安撫民眾,以及實現經濟發展,在1963年宣佈實行白色革命,以美國為藍圖進行工農業改革。這次改革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都是有所建樹的,但在民眾中卻埋下禍根。

工人階級與資本家的迅速成長,加速了貧富差距的增大;激進的世俗化改革,導致宗教勢力的強烈反抗;擁有強大的軍事獨裁政權,對民眾的訴求充耳不聞。白色革命中巴列維王朝,看似堅不可摧,卻在頃刻間土崩瓦解,白色革命的失敗引發了另外一場革命——伊斯蘭革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