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明代的孫蕡在《輸役蕭牆》中寫道:“息杵入屏城,仰瞻東華門。祥風拂左纛,卿雲護彤軒。”其中的東華門,就是故宮的四大城門之一。

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是我國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也是每個到北京旅行的遊客必到之處。在明清兩朝,故宮不僅是作為皇帝居住的皇宮,還是當時一國最高權力中心之所在。每一個王朝的皇宮中,都會發生很多非正常的死亡事件,有些可能不像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麼誇張,有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宮也不例外,由此民間總會流傳著一些關於故宮的傳說,其中頗多神秘離奇之事。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位於故宮東南面的東華門,在民間有個綽號,叫做“鬼門”。眾所周知,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嚴格按照對稱結構來建造的一座皇宮,東華門就與故宮西面的西華門遙相對稱。東華門的建築結構與西華門幾乎完全相同,都是平面長方形,紅色的城臺和白玉須彌座,中間有三扇外方內圓的劵門,城樓上的殿頂是隻有皇家和孔廟才能使用的黃琉璃重簷廡殿頂。整個城門看起來一副皇家氣派,端莊嚴肅。

東華門的匾額本來是有三種文字——滿、蒙、漢,後來慢慢變為了滿漢兩種。在辛亥革命之後,就連滿文也沒有了,只剩下了漢字。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在乾隆年間,東華門的門樓每年都被用來晾曬閱兵時所用的棉甲。在清朝剛剛建立時,只有內閣官員可以從東華門出入。同樣是在乾隆時期,皇帝特別允許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一二品高官也從這裡出入。這些情況似乎和“鬼門”二字都相去甚遠,那麼東華門的“鬼門”外號是怎麼來的呢?

坊間一般有兩種說法。第一種便是與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有關。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殺入北京城之後,崇禎皇帝一度想要帶著人從東華門出城,但是卻由於敵軍的亂箭未能如願,後來他們又試圖從齊化門(今朝陽門)和安定門出城,也因為城門緊閉而無計可施。最終崇禎皇帝在景山的一棵樹上自殺,後來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的屍骸放在東華門外示眾,此後民間便有了東華門是“鬼門”的說法。但李自成給崇禎皇帝的評價並不壞,他在《登極詔》中說崇禎帝:“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第二件事便是在清朝時期,皇帝去世舉行葬禮時,他們的梓宮(棺材)和送殯迎靈的隊伍都是由東華門進出,所以東華門是“鬼門”的說法就更被擴散開了。按照這個說法,這個鬼門和其他鬼門可就不一樣,大約只有帝王鬼才能出入,其他小鬼也是進不去的。所以一般人也不大敢往東華門走動。

不過,專家表示,其實這東華門的奇妙之處,還得湊近看看,方知分曉。關於東華門,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東華門城門上的門釘和其他三座門都不一樣。故宮其他三座城門,即午門、神武門和西華門上都是九縱九橫共81顆門釘,但東華門上卻只有九縱八橫共72顆門釘。封建帝王的皇宮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失誤的,所以必然是故意為之,那麼這麼做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目前關於東華門的門釘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由於皇帝逝世之後,他們的梓宮都是由東華門出入,所以要將此門設定為屬陰,就將門丁減少了9顆,72為偶數也就是陰數。但其實這個宮門並非出殯專用,皇帝外出有時候也走東華門,而且太子也經常出入東華門,而且也有過記載從西華門送出靈柩,所以這個說法說不通。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故宮的四道城門與位於正中間的太和殿構成了一個正五行方位。為了滿足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趨吉避凶,所以將東華門上的門釘減少一排。

故宮東華門,為何數百年來都被視作“鬼門”?專家:湊近看看門釘

關於東華門上的門釘之謎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在明朝建立之初,劉伯溫偷來了天宮的設計圖來修建故宮,但那畢竟是神明之物,所以為了顯示對神明的尊敬,特意在東華門減少一排門釘以示區別。東華門上的門釘之謎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門釘的數量減少一排應該是設計者的刻意為之。

參考資料:

《登極詔》

《輸役蕭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