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1853年5月,東王楊秀清讓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老兵北伐,目標是直奔北京,閃擊清朝心臟地區,趕走咸豐帝,“師行間道,勿貪攻城略地以靡時日”,也就是玩“閃電戰”,力求速度。當時,北方清軍總計30萬兵馬,雖說採取分汛設防,短時間內難以集結大兵團作戰,但還是能拼湊出勝保、僧格林沁兩大軍團,總計6萬人,再加上各地團練武裝,也有10餘萬兵馬參與圍剿北伐軍。不過,林鳳祥、李開芳等絲毫不畏懼,一個月不到就殺入河南,奪取歸德府城,挺進中原腹地。半年不到,北伐軍團便橫掃河南、山西、河北,兵鋒直逼天津城下,北京震動,咸豐嚇得想跑回東北。雖然這支北伐軍團因後勤補給跟不上而走向覆沒,可其戰鬥力之強悍,也是得到認可;八旗第一悍將僧格林沁靠“長圍”與“大炮”取勝,野戰則不是對手。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1862年5月,九帥曾國荃吉字營2萬兵馬孤軍深入,從安慶東下,直逼天京城南雨花臺,嚇壞了一直躲在深宮之中的洪天王,他生怕京城被攻破,成為“曾剃頭”之俘虜。為此,洪秀全連續下達三道聖旨,強令正在東征上海的忠王李秀成回師救援,否則國法難容。沒辦法,李秀成只好召集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等13位王爺來到蘇州商討“勤王大計”,而後集結30萬兵馬一路殺向天京,克溧陽、下溧水,越過秣陵關,直撲湘軍雨花臺大營。此時,太平軍士氣如虹,連營數十里,“槍彈如林,層層排列”,有氣吞萬里如虎之勢。令人咋舌的是,大戰44天后,李秀成依然無法攻破雨花臺大營,搞不定這2萬“病旅”(江南瘟疫嚴重,吉字營病員多),只好下令撤兵,天京之圍無法解除。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這就有意思了,之前太平軍2萬就敢北伐中原,且橫掃清軍入風捲殘雲,差點就趕跑了咸豐皇帝,可謂是精銳之師。此時,李秀成等13位王爺率30萬大軍與湘軍2萬人作戰,還佔據著天時、地利,結果不但不能取勝,還不時被湘軍出來偷襲,搞得十分狼狽。對此,許多人都說是因為湘軍強大,九帥曾國荃玩“鐵桶戰術”爐火純青,可以隨便吊打太平軍。湘軍戰鬥力彪悍,意志堅定,這一點因該肯定,也是事實。但是,30萬大軍搞不定2萬,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要知道,李秀成這30萬兵馬大多裝備洋槍、洋炮,武器裝備沒得說,比湘軍強幾個檔次。所以,李秀成搞不定九帥,只能說此時太平軍之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遠不如剛起義那會了。那麼,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為何太平軍前後反差如此巨大呢?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首先,太平軍士兵前後期來源不同,其素質、戰鬥力等均不在一個檔次。俗話說得好,“兵貴精,而不在多”,精銳才是取勝之關鍵,這在歷史上無數次得到了驗證,算是真理。林鳳祥、李開芳等雖說只帶2萬北伐,可都是清一色的廣東、廣西、湖南人,參加革命鬥爭比較早,且均受到拜上帝教思之教育,其戰鬥力之彪悍,意志力之頑強,都遠非後期太平軍可比。尤其是接受了拜上帝教教育,士兵有宗教信仰與精神寄託,比較狂熱,打起仗來個個悍不畏死。後期太平軍呢?士兵來源廣泛,成分複雜,有散兵遊勇、地痞流氓、無產者、小市民、小商販、天地會,等等,是絕對的“大雜燴”。如此一來,太平軍後期人數雖多,甚至達到百萬之眾,可戰鬥力與戰鬥意志(絕大多數不信拜上帝教)都嚴重下滑,欺負沒落的綠營兵還行,與湘軍作戰則絲毫無勝算。士兵成分複雜,30萬大軍就是一鍋“大雜燴”,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再則,軍事統一指揮體系崩潰,太平軍後期協調能力差。1856年9月,北王韋昌輝率3000精銳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勤王”,手起刀落解決了東王楊秀清,2萬餘人先後死於這場內鬥,此為“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帶10萬精銳說走就走,一言不合就單幹。如此一來,太平天國便陷入了危機,開始走下坡路。為何呢?東王楊秀清集政權、教權、軍權於一身,是唯一能調動各路兵馬之諸侯王。此外,楊秀清是“天父”在凡間的代表,是拜上帝教會眾信仰之紐帶與精神寄託,號召力十分強大。楊秀清一死,太平天國中再也無人可以節制全軍,統一的軍事指揮體系崩潰,部隊協調能力非常差,達不到集中使用兵力之效果。雨花臺大戰時,雖說李秀成率30萬大軍回援,可他能直接指揮得動的,也就本部8萬兵馬,以及堂弟李世賢的5萬人馬。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最後,洪秀全玩“分地制”,諸侯王各自為政,地盤意識嚴重,不捨得賣命。沒了東王九千歲楊秀清節制,太平軍統一指揮體系崩潰,諸侯王各自為政之現象開始出現,且越發嚴重。此時,洪秀全又害怕屬下兵權過重,從而威脅到自身生命安全,“被東、北、翼三王弄怕”,於是乾脆玩“分地制”,給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等諸侯劃分“地盤”,各自管理轄區內之事,其他人不得染指。此外,當陳玉成、李秀成等王爺勢力強大之時,又分封其手下多位大將為王,讓其相互牽制。如此一來,洪秀全雖防止了“楊秀清第二”出現,卻造成了極為嚴重之後果;諸侯王地盤意識非常強烈,各自儲存兵力,不捨得拼命作戰,甚至是相互見死不救。正如李秀成所言:“劃地為守,互相爭雄,見死不救”。事實的確如此,雨花臺大戰時,除李秀成、李世賢兩兄弟算拼盡全力外,楊輔清、黃文金、劉官芳等諸侯王稍遇挫折就退卻,而不是全力以赴,衝破皖南封鎖線,一起參加攻打雨花臺大營。

從2萬橫掃中原到30萬受挫雨花臺,太平軍究竟是怎麼了?

綜上所述,太平天國後期軍事指揮系統崩潰,兵員成分複雜,其戰鬥力、戰鬥意志均堪憂,30萬大軍無法打破2萬湘軍包圍圈,也是意料之中。試想,若是這30萬大軍都是早期拜上帝教會眾,且由東王楊秀清統一指揮,吉字營區區2萬人馬還能擋得住嗎?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李秀成自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