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枯祿氏13歲入宮僅是小妾,卻為一件事封熹貴妃,皇帝稱有福

鈕枯祿氏13歲入宮僅是小妾,卻為一件事封熹貴妃,皇帝稱有福

鈕枯祿氏,滿語“狼”的意思,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

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

遏必隆一生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但是他的官運卻最長,隨著三大首輔相繼離去,遏必隆就成為百官之首了,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不過,凌柱那裡就沒什麼官位了,所以鈕枯祿氏在13歲(虛歲)的時候,就被指婚給胤禛,進府當了格格。

可別以為格格是什麼高貴的稱謂,其實不過是“小妾”的一種。地位不高的鈕枯祿氏謹小慎微,戰戰兢兢地做人,康熙很喜歡她,說這個兒媳賢淑沉穩,嫻雅有德。

雍正對她興致缺缺,他後期比較喜歡年妃。她自從進宮後一直未獲雍正寵幸,隨著她漸漸長大,她的心事越發重起來。

想獲得聖心,只能靠自己努力,她又不是多麼高貴、多麼貌美,也不十分聰慧,所以只能十分賢惠。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

有一次,胤禛染上了瘟疫,胤禛病情非常嚴重,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鈕枯祿氏衣不解帶,悉心照料著胤禛。每日默默無聞的端茶倒水,煎湯熬藥。不幾日的功夫,胤禛好了起來,隨即康復。這與鈕枯祿氏的悉心照料是分不開的。胤禛耿直,看不慣拍馬屁的人,對於默默無聞,不辭辛苦照顧自己的鈕枯祿氏有了好感。從那時起,鈕枯祿氏受到了胤禛的鐘愛。1711年,鈕枯祿氏為胤禛生下了四子弘曆。

鈕枯祿氏得寵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穩少言”。得寵這個問題上,從來就是各花入各眼,如果換做乾隆,他肯定不喜歡如此木訥的性格,令妃的得寵就說明了這一點,乾隆喜歡機靈聰慧的“解語花”,同時又不乏溫柔的。

鈕枯祿氏13歲入宮僅是小妾,卻為一件事封熹貴妃,皇帝稱有福

鈕枯祿氏的溫柔更接近一種木訥,是“大智若愚”的,也是一種“敏於行訥於言”,雍正會比較欣賞這樣的性格。

他們都有一種細心極深的細膩和綿密,所以鈕枯祿氏才會獲得生育皇子的機會。

雍正康復後,由於心存感激之情,對她和顏悅色。

鈕枯祿氏13歲入宮僅是小妾,卻為一件事封熹貴妃,皇帝稱有福

弘曆十歲時,隨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於圓明園牡丹臺,康熙帝見皇孫弘曆聰穎過人,十分喜愛,便接至皇宮去讀書,親自撫養,並稱弘曆“是福過於予”;連聲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

1723年,雍正登基後,先封鈕枯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同年,雍正密建皇儲,將弘曆名字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弘曆25歲即帝位,尊她為皇太后,從此她的福澤格外綿長。兒子當了皇帝,而且十分孝順。把鈕枯祿氏視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爾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派很多官員去返修,叮叮噹噹一陣趕工,僅僅為了太后高興。

乾隆是風流愛玩的皇帝,總是巡遊各地,三次南巡每次都帶著太后,從不離其左右。每逢太后萬壽之日,必率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特別是太后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善至於終身。

電視上演過,熹妃跟十七王爺允禮的一段情,那是子虛烏有的。十七爺允禮,生於康熙三十六年, 比熹妃要小五歲,想和熹妃產生感情的可能性不大。此外他的嫡妻也為鈕祜祿氏,卻是果毅公阿靈阿的女兒,比熹妃鈕祜祿氏的家世高貴許多,他終身有一子一女,皆早殤,雍正後來將自己的幼子十阿哥弘瞻過繼給允禮,以雍正的性格,難道能坐視戴綠帽子而無動於衷麼?那麼他是如何對曾經對不起他的兄弟呢?

鈕枯祿氏也算是女人中的幸運者,雖然她的恩寵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封妃很大程度上是“母以子貴”,而非胤禛的愛情,然而,她13歲入宮時,可曾想過自己會安穩富貴的度過她的一生?

在屍骨累累的後宮,她竟得善終,也是一種福澤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