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了鞏固皇權,先是非常丞相,將大權包攬在自己一人手中,又將錦衣親軍改造為了錦衣衛,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專門負責替他打探各種情報,監控手下的大臣。後來朱棣及以後的皇帝,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陸續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以達到牢牢掌握皇權的目的。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錦衣衛本來是朱元璋的近衛親軍,後來轉換隻能依然是皇帝私兵,但是後來皇帝設立的東廠、西廠則是由宦官控制的特務機構。東廠設立於朱棣時期,西廠設立於成化時期。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廢除丞相制度之後,隨著時間的拖延,逐漸形成文人抱團取暖的形式,新興的內閣嚴重的約束了皇權。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錦衣衛、東西二廠形成嚴密的廠衛制度,其中東西廠主要都是由太監負責,直接對皇帝進行彙報,也是後來閹黨之所以壯大的原因,因為他們手中握有足夠的權力,在和文人內閣爭權的時候,往往佔據主動,加上皇帝的寵信,東西廠的太監往往無法無天。

甚至親王宗室都懼怕三分,一般文人更是噤若寒蟬,從設立開始,就有人要求廢除,但是皇帝對他們的依賴非常強,根本捨不得自剪羽翼。 結果,皇帝不僅沒有答應,還大力加強他們的權力,原本像錦衣衛這樣的機構,權力已經相當大了。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沒想到東廠,西廠後來居上,還超越了錦衣衛的職能。那麼東廠,西廠這兩個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中,誰的權力要更大一些呢?歪史認為東廠的權力才是最大,因為他設立的早,制度和職能相對完備,而且東廠屬於常設機構,而西廠則是臨時機構。當然,這個臨時是一直存在的。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朱棣設立東廠的時候,它不僅有著監察百官,還直接監察錦衣衛。越往後,隨著皇帝對太監的依賴越大,東廠宦官權力越大,有時候,錦衣衛都要聽任東廠廠公行事。後來東廠權力太大,皇帝又非常依賴,沒辦法裁剪,但是又不能不制約,於是靈機一動,設立西廠,目的就是為了牽制東廠,避免一家獨大,不過他的負責人還是宦官。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所以,物以群分,這些差不多體徵的人很快狼狽為奸,竄合錦衣衛和文官閣臣爭得你死我活,大明最後就在無休止的內鬥中煙消雲散。

即使他們很容易聯合一塊去,可西廠與東廠比起來,還是差得挺多,光在級別上,東廠的負責人是司禮監的二號人物秉筆太監。他們在內廷裡面佔據非常重要的職務,和掌印太監可以一起左右皇帝的裁決。像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些人都是負責東廠的宦官,而西廠沒有幾個權傾一方的太監出現。

皇帝設立太監掌權,東廠和西廠,那個權力更大

西廠出現的時候,它的風頭曾經壓過了東廠,但是因為根基不穩,當時屬於臨時機構,就這樣招蜂引蝶,最終在東廠、文官等抵制之下,明武宗徹底下令撤銷這個機構。前後總共兩個負責人,分別是汪直和谷大用。從設立開始就和東廠爭奪,導致他被撤銷。

所以在權鬥中,像西廠這種臨時機構,根本沒辦法和已經成熟的東廠鬥爭,設立他只是皇帝對於底下的廠衛不夠信任,為了制約,可惜西廠的人沒有這個認識,反倒因為皇帝離不開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