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從風氣說起

《尚書》中的《伊訓》篇中記載了商朝的開國功臣伊尹對當時君臣的告誡,這就是著名的“三風十愆”。“三風”就是三種不正之風,具體包括:巫風、淫風、亂風,“十愆”是十種過度的、不正當的、不合禮法的心理和行為,也可以看作是“三風”的細化。

《尚書》:從風氣說起

這些不良風氣、有違禮法的行為提出來,很多人都表示贊同,但是拿來對照自身細細反省,未必就沒有犯這些毛病,也難保以後不會再犯,從反面吸取經驗教訓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從正面樹立典範加強引導。況且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想要不受家庭風氣、社會風氣的習染是不可能的,所以“出淤泥而不染”的這種品格就顯得比“近朱者赤”尤為難得,而且更具有現實意義。

《尚書》:從風氣說起

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本來是說荷花自水中爛泥處紮根又在水中生長,終於有朝一日出頭於水面之上,清爽可人,沒有半點土氣、妖嬈反而更顯得清潔高雅,因此荷花也成為清高君子的象徵。

《尚書》:從風氣說起

其實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批評了兩種小人之風,表彰了兩種君子之風。“出淤泥而不染”批評了所處環境中的種種不正之風,表彰了潔身自好之風;“濯清漣而不妖”批評了其所處環境中的標榜浮誇之風,表彰了堅守本色之風。

“淤泥”代表了糟糕的環境,或者風氣不好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人很容易產生對世俗社會的偏見,抱著“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阿Q思想和心態,自甘墮落還自鳴得意,美滋滋地覺得自己挺合群,適應能力非常強。假如那粒荷花種子不發芽,一直裹在爛泥中,人們就不會把它當成荷花種子一樣期盼,而是當作爛泥一樣對待。

《尚書》:從風氣說起

“不染”就是儘量少沾染乃至絲毫沒有所處環境的陋風惡習。例如出身貧寒而能拋棄自卑做到不卑不亢,出身豪門而能拋棄傲慢做到平等相待,身為文士而能拋棄酸腐氣做到通達豪邁,身為武將而能拋棄草莽氣做到博學有禮,這就是“不染”。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就是如此。

《尚書》:從風氣說起

“清漣”相比於“淤泥”要好得多了,可見從“淤泥”裡掙扎出來,又是一番清朗的世界。從人的角度來說,這代表成功,有了身家地位了,有了財富名望了,從原先的社會階層升級上來,來到新的階層。這時候外界的評價標準又變了,這次的要求是“不妖”。

《尚書》:從風氣說起

理解“不妖”的意思之前,先看一個詞語:妖里妖氣。所謂妖里妖氣就是形容女人裝束奇特、舉止輕狂而不正派。那麼“不妖”的意思就是規規矩矩、舉止合理、作風正派。有錢了不炫富,一如平常的樸素和節約,這就是“不妖”;有權了不霸道,一如既往地包容和平和,這是“不妖”;有了地位不擺譜,一如既往地待人和做事,這是“不妖”。自古得意時意氣風發那是人之本性,可是得意時也要注意“高處不勝寒”,還是戒驕戒躁保持本色最為安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語說盡人生的順逆境遇,也是借風氣對人們諄諄告誡,更是人生之路的啟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