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歷史長河的明星,歷史上的隋煬帝為什麼看不起漢武帝

都是歷史長河的明星,歷史上的隋煬帝為什麼看不起漢武帝

隋煬帝,帥哥,詩人,牛人。他的事被後世的唐朝抹了不少黑,所以,我們很難清晰地看到他。

公元607、608年,隋煬帝兩次出塞北巡,到了我們今天的河套地區,開中原王朝皇帝親臨塞北藩屬政權巡視的先例。為歡迎他的到來,他下令為自己修通了一條路,這條路在被稱為“御道”。據說,長三千里,最寬處“開廣百步”,起點在今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北十二連城古城(榆林郡治)的北邊,途經今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地區(突厥啟民可汗牙帳),然後向東到達今北京市。

都是歷史長河的明星,歷史上的隋煬帝為什麼看不起漢武帝

今日河套

他真是在國北大牛了一把。但他覺得還不過癮,一樂呵,詩興大發,來了一首《空上單于臺》:

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顙至,焉耆接踵來。

索辮擎羶肉,韋韝獻酒杯。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臺。

這首詩,在這裡我們沒必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解釋它,有兩個地方我們搞清便是,一個是“鹿塞”就是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境的雞鹿塞;一個是“單于臺”就是漢武帝在巴彥淖爾烏拉特草原上登過的匈奴人的點兵臺。停下的意思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嘿,哥們,看看我多排場、多大氣、多厲害,我一來到這兒,那些少數民族的頭頭腦腦全來了,一個個爭著給我吃肉、搶著給我敬酒,嘿,我啊,把他們收拾得服帖帖,讓他們老老實實地聽我的話,那像那個和匈奴打了一輩子仗的漢武帝啊,白白地上了一回單于臺。

都是歷史長河的明星,歷史上的隋煬帝為什麼看不起漢武帝

漢武帝(影視作品)

那是公元前110年的事情,是年漢武帝46歲。

這一年,漢武帝北定匈奴,西通西域,內震諸王,江山一統,創造了漢王朝空前的輝煌。他決定親自北巡,率領十八萬大軍,浩浩蕩蕩,旌旗遮日,北出長城。大司馬衛青、大將軍季安世、太子劉據和一干重臣隨駕前往。太史令司馬遷隨營記下這歷史性的時刻。馬蹄踏過沙漠草原,到達“單于臺”。

漢武帝登上“單于臺”,雄顧四野。隨後,派使者告訴匈奴單于:如果再想進犯中原,朕就等在這裡和他“會獵”。讓他們不必躲在漠北苦塞之地啦。

漢武帝登上的這個“單于臺”並不是後來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在中原漢民族與邊地少數民族分治政策下,創立的用於專門管理和統治邊地少數民族的政治機構,而是匈奴用來點兵的場所,它就在今烏拉特後旗。

然而,隋煬帝為什麼要說漢武帝白上了單于臺呢?這裡面明顯有一個原因,即是隋煬帝巡遊隊伍要比漢武帝多得多,陣勢也很大,當軍隊就有50餘萬人,戰馬10萬匹,旌旗遍野,輜重千里不斷,真所謂“甲士五十餘萬,馬十萬匹,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再就是當時隋朝的形勢也不錯,隋煬帝那個皇帝正當在風頭上呢,作為詩人的他當然會像所有的文人一樣,喝上兩杯有些發狂。但也是不說隋煬帝就因此看不起漢武帝了,他不過是在表達自己宏大的政治理想而已。據說,隋煬帝從小就夢想著能當一位像秦始皇與漢武帝一樣的皇帝,那個時候,可能他認為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漢武帝了吧,所以,也就有些驕傲了。人嘛,啥事都可以原諒的,何況他還是個詩人呢。

都是歷史長河的明星,歷史上的隋煬帝為什麼看不起漢武帝

也許,正是因為隋煬帝是個好詩人而不是一個十分稱職的皇帝,他的第三次出塞北巡就不那麼順利了。

公元615年,隋煬帝第三次北巡,但是這次很不幸,他在雁門被始畢可汗(啟民可汗之子)大軍包圍近一個月,在那個和他有著血緣關係的義成公主的幫助下才得以解圍。 “雁門之圍”標誌著隋朝的全面衰落,突厥以內蒙古地區為根據地,開始涉足隋末北方政治的角逐,操縱中原的政局了,大隋王朝也因此而黯然失色。

如果這回讓隋煬帝再寫詩,他根本不可能寫出那樣的句子了。但不管怎麼說,透過這隋煬帝的詩我們都能看出他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雖然有缺陷,不怎麼會皇帝,但還是值得後世尊重的。而他也不是有意在貶低漢武帝。不管別人喜歡不喜歡他,作為詩人皇帝能有這樣一份率真,我是喜歡他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