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南越志》是南朝宋人沈懷遠因坐事流放於廣州時撰寫的,所載多嶺南異物及馬援鑄銅船等事,本文提到的端溪也正位處現廣東省高要縣東南,以生產硯石為主。此事想必也是作者在端溪這一帶考察時得到的一則史料。

《南越志·掘尾龍》記載故事發生在秦朝,講的是在端溪,有一個姓溫的老太常在澗裡捕魚為生,但有一天在水邊撿到一枚卵,跟碗差不多大,於是放在器皿裡帶回去了。十天後,孵化出來一隻像蜥蜴一樣的生物,大概就25釐米長。小傢伙長到半米左右,就已經能入水捕魚了,每天能抓十多條。長到一米多後,能抓更多的魚了。平時在水裡游泳,常會徘徊在老太太身邊。有次老太太進行漁業活動時不當心把小傢伙的尾巴弄斷了,當時也許是害怕或者生氣了,小傢伙離開了老人。幾年後才回來。回來以後身上的顏色似乎更鮮豔了,老人也稱呼它為“龍子”,兩者又重歸於好。

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秦始皇聽說了這件事,說這是龍的孩子,而且還自戀地認為是因他的恩德才出現的祥瑞之兆。於是他趕忙派人去帶溫老太來見他。而老太太並不想去,當船開到始興江時,已經離開端溪數千裡了,這時“龍子”出現了,也不知此時小傢伙已經長多大了,竟一口氣把船拖了回去,不到傍晚,已經回到端溪了。這種情況持續了好幾次,使者不敢再帶老太太走了。老太太去世後,葬在江陰,小傢伙常拍打巨浪至墓旁,時間長了,水浪就將沙土變成了墳。人們都叫它掘尾龍。

文中的掘尾龍到底是什麼動物?根據文章線索,大致確定的是,它是一種卵生的爬行動物,以魚為食,剛出生十天後體長為25公分左右,文章中給出明確資料的最大體長為1米五不到,至於後來能夠拉著船到處遊,若是小船的話,估計其身長至少在三米;若是大船的話,身長至少要在五米以上了,再加上船上坐著人,以及遊動的距離,身長應該在十米以上,在拍打巨浪那一環節也體現出其體型巨大。至於活動範圍,本文出現了三個地名,端溪、始興江和江陰,端溪和始興江都在廣州境內,而江陰卻在江蘇,溫奶奶為什麼會葬在那裡也不得而知,或許過去端溪附近也有叫江陰的地方?總之,文中的掘尾龍主要就是在這一帶江水中活動,尤其是文章內特別提到的始興江。

現在大致可以得出結論,掘尾龍是一種體型比較大的水生爬行動物,下面就是我個人的分析。

第一種:鱷魚

鱷魚的可能性很大,尤其在長江中下游地帶,古代中國還廣泛分佈著揚子鱷,不過按照文中能拖船一事來看,灣鱷的可能性更大。不過在當時鱷魚的數量並不少,不至於把秦始皇都很好奇,此物應當是非常稀少的物種。

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第二種:滄龍

相比上龍類,滄龍從形象上看更類似蜥蜴,符合“有一物如守宮”的標準,其體型也足夠拖動船隻來回遊個數千里。此外部分滄龍還會上岸產卵,溫奶奶在水邊撿到卵也就說得通了。但滄龍能否活到秦朝呢?即使有殘餘,為什麼不到海里去,要跑江裡呢?和滄龍產生感情似乎比跟鱷魚產生感情更不現實。

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第三種:魚龍

不具備上岸能力,胎生,形象跟蜥蜴想去甚遠,幾乎可以排除。

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第四種:大鯢

雖然不是爬行動物,但外形也很像蜥蜴,也是卵生,廣泛分佈於長江流域,常活動於山澗溪流中。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地域來看,都很符合文中的標準,而且文中也說到它稍長二尺便能入水捕魚,看來它也長期在陸地活動,也符合大鯢兩棲動物的特性。從體型上看,現在的大鯢一般在一米五以上,最大一米八,跟文中“龍子”前期的體型也很接近,至於後期能長到拖動船隻的體型,看來也非一般的大鯢,難道是遠古時期能夠長到10米以上的巨型蠑螈?

秦人拾卵豢龍奇事全面分析 或許這隻龍是已知生物!

綜合看來,這個故事裡的主角掘尾龍,很有可能就是鱷魚或者一種巨型大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