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晉武帝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其執政前期倒還算是頗有一番作為,然而在謝安去世、謝玄退隱之後,大權在握的司馬曜卻似乎失去了奮鬥目標一般,就此開始沉湎酒色。而其最終的死因,便與其醉酒有關,就因為酒醉之後的一句話,司馬曜竟然就被貴妃張氏派人用棉被給捂死了,堪稱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鹹安二年(372年),東晉簡聞帝駕崩前夕,司馬曜被立為皇太子,並在簡聞帝去世之後得以即位,時年十一歲。皇帝年幼,即位初期由大司馬桓溫輔政,桓溫死後則由從嫂崇德太后褚蒜子臨朝聽政,太后歸政之後朝政主要由陳郡謝氏掌握。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司馬曜即位之後,東晉便一直面臨著北方前秦的威脅,東晉西部的益州和梁州在寧康元年(373年)先後被前秦攻陷。而隨著前秦天王苻堅先後滅掉北方的前凉、代國,完成對北方的統一,東晉的壓力更是與日俱增,秦晉交界的江淮一帶形勢愈發緊張,大戰一觸即發。

在謝安等人的輔佐之下,東晉最終於太元八年(383年)的淝水之戰中擊敗了前秦大軍,此舉不僅穩住了東晉的根基,而且由於前秦戰敗之後的迅速崩潰,使得東晉開始失去了北方的壓力。接下來,司馬曜要做的就是收回屬於帝王的大權。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東晉自立國以來,便一直處於士族門閥的輪流支配之下,除了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稍有作為之外,其他東晉皇帝幾乎全部是傀儡一般的存在,這種情況到簡聞帝時更是達到了頂點。而司馬曜要做的,便是將權力重新收歸皇帝所有。

於是,司馬曜利用士族門閥人才斷層的空檔期,先是以弟弟司馬道子逐步取代謝安,而謝安因名士情結又不願爭權奪利,只好作出讓步,並最終死於北伐途中。此後,謝安之弟謝玄也被解除兵權,退居會稽內史。至此,司馬曜完成了皇權的收回。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然而,隨著外部北魏和內部門閥威脅的相繼消失,孝武帝司馬曜似乎是失去了奮鬥的目標一般,就此開始沉湎酒色不可自拔,最終竟然落得個荒唐暴崩的下場。

關於孝武帝司馬曜的死因,《晉書》中只有一句“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但在《魏書》和《資治通鑑》中卻有著詳細的記載。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失去奮鬥目標的司馬曜非常喜歡喝酒,經常是徹夜痛飲,整日流連於酒席杯盞之間,幾乎已經達到了醉生夢死的地步。當時,司馬曜在皇后王法慧去世之後,再也沒有立後,但卻非常寵愛淑媛陳歸女,後經陳歸女的舉薦,宮女張氏也開始受寵。根據野史記載,張貴人也是個千杯不醉的酒友,與孝武帝可謂志同道合,故而得以聖寵日隆,被封為了貴人。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九月二十日,司馬曜又和後宮嬪妃們在宮中一起宴飲,酒過三巡之後,已經暈暈乎乎的司馬曜便對已經年近三十的張貴人說,“按照你的年紀來說,應該已經要被廢黜了,我更喜歡年輕一點的美女。”(《魏書》有載“汝以年當廢,吾已屬諸姝少矣。”,《資治通鑑》記載大致相同)

這本是司馬曜的一句玩笑話,奈何帝王之語,本就是“金口玉言”,張貴妃於是便信了司馬曜的“酒後吐真言”。張貴人十四歲入宮,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的地位,司馬曜這句話可真是把她嚇的不輕,臉色頓時難看到了極點。然而司馬曜卻並未察覺到張貴妃的變化,反而是玩笑越開越大。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這本是司馬曜的一句玩笑話,奈何帝王之語,本就是“金口玉言”,張貴妃於是便信了司馬曜的“酒後吐真言”。張貴人十四歲入宮,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的地位,司馬曜這句話可真是把她嚇的不輕,臉色頓時難看到了極點。然而司馬曜卻並未察覺到張貴妃的變化,反而是玩笑越開越大。

到了晚上,已經酩酊大醉的司馬曜便在清暑殿就寢了。看著熟睡中的張貴妃,想起其醉酒後所說的那些話,一個惡毒的想法頓時浮現在了張貴妃的心頭,於是她把酒賞賜所有的宦官,將他們全部打發走。然後,讓自己的心腹侍婢用被子矇住司馬曜的臉,將司馬曜活活悶死。

司馬曜是東晉第九位皇帝,為何說他是帝王之中最憋屈的死法之一呢?

事後,張貴人又用重金賄賂左右侍從,對外聲稱司馬曜是在睡夢中驚悸窒息而突然去世。司馬曜死後,其長子司馬德宗即位,按照《晉書》的記載,這位仁兄是個連冬夏都無法區分的蠢貨,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追查司馬曜的暴亡之謎,竟然就此被張貴人矇混過關了。

不過,由於司馬曜在位時外戚太原王氏內部矛盾突出,孝武帝王皇后出身的王恭一系和琅琊王妃出身的王忱、王國寶一系之間的鬥爭極為激烈,從而導致司馬曜與司馬道子之間也隱藏著極為深刻的矛盾,並形成了太元后期的“主相相持”格局。

故此,有說法認為司馬曜之死很可能與司馬道子父子有關,事實上司馬曜死後朝政也卻落入了司馬道子父子手中,而張貴人此後則再也沒有出現在史料當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