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大餘梅嶺堪稱大庾嶺山波峰浪谷裡的獨秀峰

臺媒:大餘梅嶺堪稱大庾嶺山波峰浪谷裡的獨秀峰

梅嶺古道關樓,關樓北側“梅嶺”石碑。

海外網8月6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8月5日刊文介紹橫跨贛粵兩省的天然屏障

大餘縣梅嶺,並稱梅嶺山不高,然峰獨秀,堪稱大庾嶺山波峰浪谷裡的獨秀峰。

文章摘編如下:

贛州下轄的大餘縣,有一處美麗的地方-梅嶺,又稱梅關,是橫跨贛粵兩省天然屏障。這裡山勢險峻,峰巒對峙,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古代贛粵二地商賈交通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嶺南第一關”。

大餘梅嶺位於迤儷200多公里的大庾嶺中段,海拔400多米;東有海拔1076米的油山,西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數座。梅嶺與諸峰比較起來,山不高,然峰獨秀,堪稱大庾嶺山波峰浪谷裡的獨秀峰。

梅嶺之所以一峰獨秀,源於她有迢迢古道貫南北,巍巍雄關壯五嶺,梅花萬樹詩千韻,才讓她秀得那樣獨特。唐開元四年冬,丞相張九齡下令開鑿梅嶺,當時那裡荊棘叢生,山石成堆,工程非常艱鉅。建成後的大庾嶺新路,寬5米,長約8公里,最高處劈山達30米,路面以青石及鵝卵石鋪設而成,並在道路兩旁種植梅樹。梅嶺(關)古道的開闢,重塑了嶺南的商路,便成為南嶺中最重要的一條交通道路,凡人口遷移、軍隊調動、商旅往來、使節訪問等,大都經過此道。

臺媒:大餘梅嶺堪稱大庾嶺山波峰浪谷裡的獨秀峰

丫山景區,生態佳,蔬果飄香。

梅嶺(關)古道是當今全大陸儲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宋嘉佑八年,古道進行重修及擴建,並在嶺上建立關樓。關樓北面門額的“南粵雄關”和南面門額的“嶺南第一關”,為明萬曆年間南雄知府蔣傑所書。關樓北側石碑上刻“梅嶺”兩字,為清康熙年間南雄知府張鳳翔所書。

古道歷經歲月洗禮,石階早已被磨得溜光,如今因“梅”而遊人如織。每年花期,古道兩旁紅梅、白梅、綠梅、臘梅綻放,穿行其間,暗香盈袖,襯上古樸的城門樓,登高望遠,似乎時光回到了唐宋。

大餘縣城東10公里處的丫山,因最高峰雙秀峰呈“丫”字形而得名,地處北緯25度世界公認的黃金生態帶,森林覆蓋率高達92。6%。境內秀木成林、竹青茶香、瀑音鳥語,風光怡人。景區集山、林、泉、湖、瀑、洞等靈秀的自然奇觀於一體,四季景色各異,生態環境優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素有「城市綠肺」之稱。

雨後雲海,是丫山主要景點之一。每逢雨後或陰天,山巒、峽谷雲煙繚繞,呈現江南最美的雲海景觀,宛如仙境。而A哆鄉村的「四季花海」,春天杜鵑漫山,夏日格桑沿路,秋季海棠飄逸,嚴冬紅梅凌寒怒放。丫山創意打造的鮮花觀賞,數十種風情各異的鮮花與菜花連片盛放,每一季都呈現不同的花海奇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