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雲南是我國西部的一個省份,屬於西南邊地。從現在來看,雲南是度假旅遊的好地方。但是在明清時期,由於道路不通、邊民難化,官員們都不願意到西南地區為官。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自然是留在京師最好,因為京官權力最大。其次是去江南地區,因為江南地區富裕。其實,對於雲南的官員來說,他們也有自己的小金庫,那就是銅礦。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對於銅錢,大家肯定不陌生。這是歷朝歷代都在使用的貨幣,最多就是銅錢上的年號不同而已。製造銅錢就需要大量的銅,但是在銅生產量方面,古代的產量一直都不是特別高。因此,國家對銅也是嚴格管理的。除了製造銅錢以外,國家還必須儲備一份,剩餘的部分才能進入市場。說了這麼多,雲南的銅礦還沒有上場。因為截至清朝初期,雲南每年的銅產量只有15萬斤。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在明朝時期,雖說雲南也產銅,但是產量並不是特別高。每年也就是10多萬斤,清朝初期也是一樣。到了清朝康熙時期,雲南銅礦的產量開始大幅度增加。歷經康熙、雍正兩朝的經營,到了乾隆時期達到了鼎盛。在乾隆朝,雲南銅產量每年都在1000萬斤以上,甚至是1100萬斤。按照朝廷的要求,雲南方面只需要向朝廷繳納600萬斤,其餘部分可以出售。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雲南各級官員的小金庫都指望剩餘的銅,由於這些銅基本上都是在官礦生產的,價格相當低。對外出售的時候,可以層層加價。而且各級稅關衙門,還會加稅。那些經營銅礦的商人們也是富得流油,在乾隆時期,雲南的銅產量是最高的。在電視劇大清鹽商中,和珅說過一句話“兩淮的鹽業,雲南的銅礦。”大概意思是雲南的銅礦和兩淮地區的鹽業一樣利潤大。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鹽業有專門的鹽運衙門負責,可雲南的銅礦沒有特別強悍的監管機構。所以說,雲南巡撫以及各地的知府、知縣都可以插手。依靠銅礦,各級官員都積攢了大筆的財富。電視劇乾隆王朝中,也有類似的鏡頭。和珅希望雲南各地官員拼湊出200萬兩銀子,起初,那些官員們哭窮。和珅臉色一變,那些官員乖乖的拼湊了200萬兩。由此可見,這些官員確實有錢。

雲南巡撫最大的小金庫,當年雲南的銅礦,堪比兩淮鹽稅

朝廷也向雲南派出了專門管理銅礦的官員,但是級別不是太高,在雲南還是雲南巡撫做強悍。乾隆、嘉慶時期,雲南的銅礦處於鼎盛。在此之後,則開始走了下坡路。到了清朝光緒時期,雲南每年的銅產量都不超過100萬斤。有一點不得不說,怎麼什麼好事都被乾隆趕上了?如果沒有云南的銅商和兩淮的鹽商,乾隆絕沒有六下江南的資本。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