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一腳踏兩省 跨越梅關古道

遙想當年,古驛道行走過多少達官貴人、多少士子商賈,上演過多少“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歷史景象……一塊接一塊光滑的青石板依次鋪列著,靜靜地述說著古往今來的名人軼事抑或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閒來無事的週末,不妨就前往韶關南雄,跨越梅關古道,體驗深邃的關隘文化,瞭解歷史悠久的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

新快報記者 毛靜 實習生 陳依莎

梅關古道,中原與嶺南的咽喉

作為粵贛交界的一個隘口,秦時在此設關,叫梅關,成為古代連線長江、珠江水系陸路最短的交通要道。這段驛道開鑿於唐開元年間,工程由張九齡主持。一開通,這裡就成為由中原進出嶺南的咽喉要道。

越關而過的梅嶺古驛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它對於統一祖國的南疆,溝通南北經濟,促進國際交往和傳播先進文化技術等方面,均發揮過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頌。

梅嶺向南北兩邊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水,像一條紐帶,把長江和珠江連線起來,梅關古道是全國儲存得最完整的古驛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著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蘢,層巒疊翠。在梅嶺下可以見到古人用來餵馬的飲馬槽,古道旁修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名來雁亭。梅關古道上過去沿途共有詩碑136塊,記錄了古代名人志士的名言詩句,不過現存已不多。

梅關雖不因梅而起,梅樹卻眾多,被譽為“梅花之國”。一入嚴冬,紅白梅花擁滿驛道,而嶺南嶺北梅花又各不相同,南枝花落北枝始開,自古稱異。為吟賞這獨特的景觀,梅嶺南北陸續建起寄梅驛、紅梅鋪、憩雲亭、望梅閣、通越亭、雲封寺、六祖廟等樓臺亭閣,值得慢慢探訪。

對話歷史的重要逗留點

裡東古戲臺,青瓦紅柱餘音繞樑

這是明代建於裡東街官道寺內的戲臺,全部為木質結構,青瓦紅柱;戲臺中央頂部還有一穹形藻井,圓似大鐘,可使演唱時的聲腔產生共鳴,產生“繞樑三日”的音響效果。

經過清代和近年的重修,戲臺依然保持著明清年代的風貌。而據史料記載,裡東戲臺所在的裡東街是粵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墟鎮,梅關古驛道就從街中穿過。由於國道323線的開通,曾經車馬轆轆的繁華景象雖然消隱了,但其古墟鎮風貌得以儲存。

梅關關樓,繁榮歷史的見證“一腳踏兩省”的梅關古樓的城門是像古老城門一樣的磚體建築,這裡石壁對峙,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又是南北來往的重要關卡,所以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梅關關樓城門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陰刻的是“南粵雄關”四個大字,北面城門上石碑刊刻的則是“嶺南第一關”五個大字。城門二側有聯曰:“梅止行人渴 關防暴客來”;在東側有一石磴為登關樓之路,西側則豎立一塊清康熙年間的赭紅石碑,上刻“梅嶺”兩個蒼勁雄渾的大字。這些現尚存留下來的遺蹟,是梅關古驛道繁榮歷史的見證。

歷史知多D

古驛道,也稱驛道,中國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之一。2017年,廣東重點打造8處古驛道示範地區,其中就包括了韶關南雄的梅關古驛道。梅關,是古代贛粵兩地商賈交通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嶺南第一關”。

聯遊

鐘鼓巖

原稱翠屏山,是一座石灰石溶岩。鐘鼓巖位於南雄城北雄庾公路27公里處,與梅嶺相望,為梅嶺勝景之一。內有兩個巖洞:一為鍾巖,洞內懸吊巨石,形狀如鍾,擊之,聲如鐘鳴;一為鼓巖,洞內一石如大鼓,擊之,聲如鼓響。兩巖合答稱為鐘鼓巖,是翻過梅嶺後最理想的休憩場所。

珠璣古巷

這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有“廣東第一巷”之譽,巷內仍保留著不同朝代的古樓、古塔、古榕和古建築遺址等一批文物古蹟、觀光景點,走進珠璣巷,當年的古鎮風貌依稀可辨。珠璣巷作為珠江三角洲一帶主要族姓的祖居,是廣府文化的起源地之一。這裡有眾多姓氏紀念館,展現各姓氏宗族文化。

三影古塔

原名延祥寺塔,是廣東僅有的有絕對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磚塔。由於在光滑如鏡的寺壁上,能夠反射出三個塔影,一影向上,兩影倒懸,所以延祥寺塔又被稱為三影塔。該塔為九層樓閣式磚塔,平面六角形,塔內設有木梯通向頂層,每上一層都須鑽出塔門,繞塔身一段,才能進入另一塔門,再向上攀登。

推薦行程

梅關關樓-梅關古道-裡東古戲臺-鐘鼓巖-珠璣古巷-三影古塔

怎麼去

韶關火車站每天6:20-22:00都有來往南雄的中巴,票價13元。到了南雄縣城轉乘中巴車到梅嶺,票價4元。自駕車線路:從廣州出發沿106國道到達韶關後拐入323國道可到達。

吃什麼

梅關古驛道位於韶關南雄,而南雄菜以鹹、辣、香、酸出名,多用炒、燜使肉入味,善用辣椒、酸筍來調味。南雄臘鴨、梅關鵝王都非常味美。製作工序雖然麻煩,但非常營養。從古道出來,道路兩旁多為經營梅關鵝王的農家樂,每一家各有著自己的製作秘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