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兒時印象之《在水邊》

江南水鄉:兒時印象之《在水邊》

江南水鄉。我的家鄉就在水邊,白翎湖的湖角蔓延到我們村子的南角,每年的春夏之際便成了我們一般人馬的快樂嬉戲之所。

有蓮可採。蓮是野蓮,怎麼採也沒有人出來指責,只要你有足夠的眼力發現它們的藏身所在。掰一片荷葉,一卷一疊就是一頂秀才帽。再來一片荷葉,掐去一圈,這就成了一件綠色的上衣。這時候,可以把自己穿的衣服置於一邊,瀟瀟灑灑地下水去採蓮了。先奔看中的大蓮而去,扯下小扇一般的蓮蓬,剝出蓮子,從中間一口咬開,白色的蓮肉就帶著荷葉特有的清香露了出來,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爽,甜,新鮮的蓮心略帶點點苦味,倒正好加強了甜甜的感覺。蓮蓬多的就是,吃吧,吃飽了,亂七八糟地再扯上一把,從荷葉縫裡探出頭去,對岸上的夥伴喊道,我給你們帶上了一大把!然後大大的一把得意地伸過頭頂,立刻換來了一群人歡呼。

江南水鄉:兒時印象之《在水邊》

有菱可摘。現在市場上看到的菱角只有兩個角,很大,這是改良後的。我說的菱角,當然是野生的。個子不大,四個角,尖尖的,有的還長有倒掛,不小心扎到手裡面,很疼。摘菱要划船。故鄉有一種兩頭尖尖的小船,我們叫它“划子”,坐一人最合適,上了兩人水就到舷邊沿了。這種小船極難控制,一不小心就會翻去,但很靈活,速度極快。到了水邊,看到水邊停了這樣的一隻小船,不管會不會控制,歪歪扭扭地上去再說吧。劃這樣的小船隻需要一根竹竿,輕輕一點,它就掠著水面如輕燕一般輕盈而去,感覺很爽。菱角是一片片連在一起的,一大把拉上船來,回到岸邊,再下水,又是一船回來,用不了一個鐘頭就可以採上小山似的一堆。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我們就坐在陰涼處坐而摘菱,品菱,菱藤可以喂牛餵豬,夕陽西下,騎牛而歸的時候還可以帶上一把嫩嫩的菱藤,用香油炒了,佐稀飯就軟餅作為晚餐,實在是人間一美味啊。

江南水鄉:兒時印象之《在水邊》

有魚可捕。捕魚的興奮感是毋庸多言的,樂趣只是其一,主要還因為可以滿足一下肚子裡的饞蟲,補充補充蛋白質的缺乏。我們一般有三種方法。

一是攔。梅雨季節的時候,雨水充沛,魚群繁殖,逆水而上,水溝裡,稻田裡,淺灘邊,到處都是上水的魚。不用太動腦筋,隨便找一個破網,找一個放水的缺口,用網攔上,水可以從網眼中流走,魚就沒有辦法離開了——除非是很大的魚,掙破了本來就破的網。早起下網攔,早飯以後逐一檢視,一般來說,迎著朝霞回家的時候手裡就捧著兩三小魚了。收穫最盛的時候是中午時分,兩三個網,隨便都可以攔到三五斤魚,魚以鯽魚偏多,籽多肉厚,放在鍋裡煮湯來喝,以鮮為主,以甜為輔,濃濃的白湯一口下肚就可以下去三碗白米飯。吃飽喝足,再搬一竹床到樹蔭下躺下,滿足之餘就已經覺得自己象神仙了。

二是釣。說是釣,其實是“刷”,因為好動的孩子沒有耐心坐等魚兒上鉤。從家裡的掃把上抽出一根竹條,找出一團上被子的棉線,點上蠟燭燒彎一根縫衣針。不用準備餌料,到了小河邊,撒上一把粗糠,小魚就一群群地圍了上來,搶著吃著,歡快地如同天上掉下了餡餅。唉,它們不知道的是,我們這時候就開始刷了。迅速地把鉤拋到魚群中,迅速地收回,基本上每一次都可以刷上來一條小魚。鉤可以掛在魚身上的任何地方,但就是不會在它的嘴裡。算是一絕了。

三是撲。上水的魚沒有了,可以鉤的魚長大了,盛夏季節我們只有撲了。走在岸邊,仔細地看著水裡,這時候總有魚在水邊遊動,很大的草魚或是烏魚。中午時分,它們或是靜靜地停在荷葉下,或是在水邊慢慢地遊,又或是突然加速掩到水草下。烏魚是抓不住的,但是好釣。發現了烏魚就等於發了一筆小財,可以賣,價格也還不錯。草魚笨一點,要是我們的速度夠快的話,多嘗試幾次總還是有收穫的。如果撲到了一條這樣的大魚,可以夠一家人吃兩餐。

江南水鄉:兒時印象之《在水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