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敬勸諫高祖建都長安

洛陽只做了西漢都城三個多月,就被一個不入流的小吏,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劉邦而遷都長安。

婁敬勸諫高祖建都長安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1年)劉邦打敗了強敵項羽後,開始考慮稱帝,經眾人商議後定都洛陽。

三個多月後的一天,一個叫婁敬小吏要晉見劉邦。

進了宮,行過禮後,婁敬問劉邦。

“陛下,聽說您將都城定在洛陽?”

“是啊,怎麼了?”劉邦答道。

婁敬笑了笑說:“陛下定都洛陽,是不是想和周朝相比,誰更興盛呢?”

劉邦大笑:“愛卿聰明,朕正有此意。”

婁敬搖了搖頭,正色道:“陛下,此事不妥。想那周朝在後稷經營了十幾代,積累了許多德政和善行。周文王、武王才得以推翻商紂建立周朝。這和我們奪天下的路數不一樣啊!”

劉邦聽了有些糊塗,就問:“你說這些,和我定都洛陽有關係嗎?”

婁敬繼續說:“陛下,您別急。周朝建立後,直到成王才定都洛陽。實際上,洛陽並不是一個安全地方。周前期的君主很賢明,各路諸侯心悅誠服,主動納貢繳稅。可後期的周王大都昏庸,諸侯不服朝廷而各自為政,最後失了江山。

”劉邦還是聽不明白,“你別兜圈子,有話直說。”

婁敬勸諫高祖建都長安

婁敬直入主題:“陛下,您靠的是武力奪的天下呵。從沛縣起兵以來,您打了大大小小120多場仗,死了多少人啊?周朝靠的是德行建國,而我們大漢就是在無數百姓和士兵生命上開國呵。陛下,我們怎能跟周朝相提並論呢?”

劉邦終於明白了,他虛心地問:“你說的很有道理,有什麼好建議呢?”

婁敬回道:“我建議陛下定都秦地。那裡背倚華山,又有黃河天塹,四面都有關隘,進可攻,退可守。何況關中土地肥沃,繁衍生息毫無問題。萬一崤山以東發生叛亂,陛下也可從容排程軍隊平叛。這就好像兩人打架,卡住對方的喉嚨,才是絕殺。而秦地就相當於人的喉嚨。”

劉邦認為婁敬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召集眾人商議。沒想到,文武大臣們大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一起反對在遷都。

但張良支援了劉邦。最後,劉邦堅持定遷都長安,而且雷厲風行,當天就率文武百官西進。

作為獎賞,劉邦封婁敬為中郎官,並且賜姓劉,封“奉春君”。

@煙雨立凡

婁敬勸諫高祖建都長安

——這個故事取材於《資治通鑑》。可以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改變了歷史。

婁敬本是一個微末小吏,開國定都的軍國大事,原本跟他毫無關係。

可他胸懷天下,看到了朝政弊端,不以人微言輕而坐視不管,他選擇了仗義直言,終使劉邦改變主意。

這才有了漢景帝憑崤函之險平了“七國之亂”;漢武帝“天子守國門”,打得匈奴丟盔卸甲,望風而逃;才有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中華民族的鐵血豪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