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古代建築,尤其是皇家宮殿和寺廟,都可以見到一個構件——琉璃瓦。由於,琉璃瓦具有耐用、潤澤、鮮豔等優點,一直是建築行業的寵兒,從最初的裝飾到大規模的使用以及皇家陵墓的應用,都證明了這一構件的實力。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其實,關於“琉璃”二字的來歷,還有個美麗的故事。

范蠡在負責督辦越王的王者之劍時,在冶煉後的廢料中發現了琉璃。當時,由於琉璃色澤豔麗,將其便獻給了越王。其後,被賜名為“蠡”,又賞給了他。於是,范蠡將琉璃製成了首飾,贈給了西施。

之後,西施去了吳國,落下的眼淚滴在首飾上,化作了點點流光溢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澤流動,彷彿在訴說著西施淚別范蠡時的悽悽切切,訴說著她的堅貞。於是,被人稱之為“流蠡”,後稱“琉璃”。

其實,和很多產品故事一樣,琉璃會藉助一些“經典”來烘托它的韻味。不過,琉璃的產生的確是副產物,它非天然,最早的材料竟然是來自青銅器鑄造時的“廢渣”。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冶煉的溫度非常高,超過了1000℃。在這種溫度下,銅鐵、汞等物質加入方解石(一種碳酸鈣礦物),便可得到。但是,由於材質中所含的雜質各異,即使得到了琉璃的原料,再用它製作器皿,其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便決定了它在古代的“身價”。

其實,琉璃瓦到南北朝才有。

古人一直有給陶瓦上釉的做法,直到琉璃瓦的出現才被替代,這期間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北魏時期,琉璃瓦製作工藝傳到中原,但很快就失傳了。直到隋朝,一位名叫何稠的工匠,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關。到了唐代,琉璃的應用被普及。

由於,琉璃具有其它建築材料沒有的諸多優點,尤其是華麗的色澤,再加上工藝的特殊,自然成了皇家的必選建築材料。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要知道,建築風格和色彩的搭配,一直都是中國皇家建築中最在意的地方。

到了宋代,《營造法式》更是明確了不同色彩的用途,不僅體現了皇家的尊貴地位,還體現了等級,琉璃就可以滿足這一點。

它的製成主要在於“燒”,要經過兩次高溫,所以,琉璃對於溫度極其講究,溫度過高氣孔會減少,掛釉難,色澤不厚重,沒有莊重感。

當然,琉璃也並非沒有缺陷,“體重”就是個一個制衡因素。另外,掛釉會用到一種物質——鉛。因此,在經年累月中,琉璃會被水分及二氧化硫腐蝕,生“粉狀鏽”直至損壞。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現在去故宮,一抬頭便可見那象徵皇家地位的黃色屋頂——黃色琉璃瓦。不過,其大部分來自明代,小部分清代的會有編號。

其實,看一些資料都記載著琉璃瓦的最原始材料來源,有說來自安徽當塗,有說來自北京本地。於是,有學者對琉璃瓦進行了測試,的確發現了來自本地的原料。可是,若要證實所有的琉璃瓦是否都是本地土燒製的,還得假以時日。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進及科技的發展,現在的琉璃瓦已基本不用古法制作了,也避免了傳統琉璃瓦的一些缺陷,如:太重及“反鉛現象”。所以,現在的建築行業中,琉璃瓦的使用依舊活躍。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其實,自古以來的珍貴之物,都會有一些“內涵”,琉璃也不例外。

雖然琉璃只是個製成品,但除了皇家建築,琉璃瓦還是普遍用於寺廟的。除此之外,琉璃在佛家眼中,不僅是一個消災辟邪的靈物,還是佛教的“七寶”之一。然而,到了明代琉璃製品已基本失傳,只在傳說與神怪小說裡有記載,《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被貶下天庭的。

根據一些文獻,“琉璃”一詞是古印度語。都知道,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後傳至中國。當時,“琉璃”指的是一種“寶青色”的“寶石”。當初,何稠琢磨工藝時,也是以綠色的瓷器製作。發展到後來,調製出各種色釉,才有了琉璃瓦的大規模使用。所以,琉璃瓦發展到後來,更加強調其裝飾和象徵作用。

如:垂獸(角獸),作用就是加固屋脊相交的結合部位,會製成獸頭形狀,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

關於"琉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之後這種材料更成貴族象徵

琉璃瓦只是中國建築文化的一部分,雖然古法不再使用,但是,古建築上,那些靜靜承載著歷史的構件,一直用其獨有的故事講述著它的獨特深意。所以,只有瞭解才能明白原來內裡的文化如此精深。再次走近時,進入眼中的不再是靜默的物件,而是具有內涵的一段往昔。

在以前,等級就反映在屋頂上。而如今,從高空往下看故宮,就是金黃一片。現在可以流水線生產,但以前卻是匠人一片片燒製。可見,權力的背後,更需要智慧和勞動力的凝結。

參考資料:

【《獨具風采的中國玻璃》、《中國古代玻璃器研究》、《17世紀至19世紀西方瓷器發展淺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