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延津縣古城窺影

延津縣城曾經是一座形似龜狀的古城池,人稱“龜城”。元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始建。明洪武十年(1377年)復建。1947——1955年,城牆逐漸被拆除,城垣拓寬為環城馬路。存世五六百年,今古城已不見蹤跡,只能透過前人書籍的記載和描述來窺探關於延津古縣城的遺夢幻影,對著文字和圖片感慨了。

一、延津古城牆修建歷史:

根據延津縣誌記載,延津縣城(原史迥店),古稱四戰之地,位於縣境東南隅。

始築於元大德年間(元成宗鐵穆耳,在位期間1294~1307年,有年號兩個元貞、大德,其中大德是公元1297年-1307年),城牆周圍長七里三十步(3530米),高二丈(高6。6米),廣一丈二尺(寬3。9米),原為土垣;

泰定四年(1327年)圮於河,徙治所於通郭村;

明洪武十年(1377年),遷回原址,復築城牆;

正統(已巳)十四年(1449年),知縣陳寬增展;

成化(甲午)十年(1474年),知縣吳釗,築高三丈(10米),城內周圍開通馬道;

弘治(戊午)十一年(1498年),知縣梁文盛增修;

正德四年(1509年),知縣韓貫又增高五尺(1。6米,累計11。6米),擴寬一丈(擴寬3。3米,累計寬7。2米),鑿池深二丈(6。6米),植柳萬餘株,藏風聚氣,後毀於寇。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縣劉廷瑚亦補栽,城及各官路樹萬餘株。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始修磚城,高三丈五尺,寬一丈,護城河寬二丈;知縣劉元會具申修葺,且雲延津縣小民貧不能自給,巡撫曾如春、巡按崔邦亮命府官括帑餘三千餘;知府劉以煥又設法措處,專委通判孔祖潁、董其役、巡按袁九皋繼至,因缺費發贖銀九百,守道袁奎措銀三百餘,不二年工成,雉堞巍峨,千百年保障之計從茲始矣。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知縣劉之會再次籌款修葺。

正徳、嘉靖、隆慶、萬厲、崇禎間知縣孔鳯、韓天賦、左柱、陳永直、霍炳、李鏡典、王誥相繼重修;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知縣劉純徳修葺;

康熈二十四年(1685年),知縣張修磚城;

康熙四十一年(1702),城垛崩毀二百餘丈,知縣餘心孺捐俸修砌,使得城牆完固;

中華民國期間,亦屢有修補;

中華民國戰亂期間,1947年後,城牆逐漸被拆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1955年城垣拓寬為環城馬路。

二、城門介紹及修建歷史:

古城設六座城門,拆除前只存四門:東迎春、西宜秋、南迎薰、北拱宸。明正德時流賊猖獗,為防劉六、劉七義軍,正德五年(1510)將小東門和東北小門填塞。

萬曆九年(1581年),知縣郝以立重修北門;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尚書李戴率闔族及東街士大夫,捐金重修南門。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知縣劉元會具申修葺四門煥然一新,以固封守東門;

明末清初(1644年前後),做過明清兩朝官員的知縣李呈祥建其西、南、北三座,後李公分守大梁時,以東城南向,克生氣不利於文事,捐俸倡紳衿各捐資改而東向。

康熙(丙辰)十五年(1676年),呂文會重修南門城樓,四座,東一座;

康熙(巳己)二十年(1681年),知縣表陳德遠重修東門;知縣呂承業建。

三、城濠(護城河)修建歷史:

元泰定年間(1324-1327年)城壕被泥淤塞。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鑿深一丈(3。3米),闊三丈許(10米),置橋通水。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鑿深二丈(6。6米),闊一丈(3。3米)餘,置橋通水。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六月大水,城垣、橋樑俱坍塌,知縣黃鏜委典史賀時鼎修,橋置欄杆,城新樓櫓,有雄觀於曩者。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知縣陳彝重修。

四、龜城、龜首與龜尾:

1。龜城——延津古城

因為龜有著獨特的骨架結構。龜的背部有龜紋,龜紋中間有三個格,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才。旁邊有24格,代表著24節氣。也有10格的,代表十天干。龜殼底部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古人也通常說河圖洛書,其中“洛書”就是以“龜負書”代表九宮八卦及方位。中國古人賦烏龜以靈性,認為龜是“永固、長壽、吉祥、辟邪”的象徵。因此以“龜”為意象來作城市風水佈局,不失為一種美好寓意的營建方法,所謂“以形取勝”。龜城的構造全憑藉本地的地理條件,道法自然。歷來以龜形建城不在少數,如江西贛州、山西古城平遙、雲南昆明古城以及永泰古城都是典型的龜城佈局(見下圖)。延津城為“龜蓋城”,延津城的東南奎星樓為龜頭,西北萬壽塔為龜尾。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為龜的四足。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一:龜蓋頂部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二:龜殼底部

2。龜首——奎星樓

奎星樓又叫聚圭樓,為龜城的頭部。建在縣城的東南角,六角樓,三層高,屬延津古城的風水樓,為一邑秀氣所在,系萬曆二十八年知縣劉元會率闔邑於建立。因樓地處東南,與天空對應於紫微星方位,內與城中緊挨文廟東南牆角的奎星閣遙相呼應。奎星閣內有“奎星”立身塑像,青臉紅髮;單腿獨立,左手執“鬥”,右手執筆。俗說:“奎星點鬥”。奎, 星宿名。奎宿,二十八宿之一。奎星主文章,故有關文章、文運、文字的事,多加奎字 。如:奎章(皇帝的親筆字;神仙的手筆);奎垣(文人薈萃之地)等,因此修建聚圭樓可提升延津文運風水,寄託人才輩出,文采獨佔鰲頭之意。

延津東街水利局退休幹部申雨田先生曾寫過《延津老城拾遺》的順口溜,稱:“延津城叫龜城,頭東南尾西北,中間高四周低、街道雖直有彎曲。奎星樓高是頭頂,寶塔(萬壽塔)尾巴天然成,龜蓋正中建牌坊,四面牌坊不尋常”。“奎星樓、在城上,高三層,可遠望。”見下圖所標註,樓38:奎星樓。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三:延津古城為龜城形狀

3。龜尾——萬壽塔

由“寶塔尾巴天然成”,這句話可知,大覺寺寶塔(萬壽塔)是龜城的尾巴,寶塔分七層,逐級向上漸小。龜首奎樓頭向東南,龜尾寶塔尾擺西北,給人搖頭擺尾,富有活力之感,又有首尾呼應,有頭有尾之意。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四:龜負洛書圖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五:延津萬壽塔

五、總結:

延津古縣城曾經是一座“龜城”。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年——1307年)始建。明洪武十年(1377年)復建。1947——1955年,城牆逐漸被拆殆盡。存世五六百年。城牆周長3530米,城高10-12米,城寬3。9-7。2米。城牆周圍有護城河,深6。6米,寬10-13。3米。龜城有龜首魁星樓,龜尾萬壽塔,城門四座,類四足。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六:延津古城——龜城平面圖(延津縣誌康熙影印版)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七:延津古城——龜城平面圖(延津縣誌康熙手抄版)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八:贛州古城為龜城(參考網路)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九:昆明古城——龜城手繪鳥瞰圖(參考網路)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十:山西平遙古城——龜城平面圖(參考網路)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十一:山西平遙古城——龜城實景照片(參考網路)

圖十二:甘肅永泰龜城實景照片(參考網路)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十三:甘肅永泰龜城實景照片(參考網路)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十四:彭陽縣躍龍行政中心城區——龜蓋形新城平面圖

尹立祥|延津古城窺影

圖十五:彭陽縣躍龍行政中心城區——龜蓋形新城景觀照片

參考文獻:

1。黃鏜,明嘉靖《延津縣誌》

2。李戴,明萬曆《延津縣誌》

3。陳夢雷,康熙《欽定古今圖書整合》

4。餘心孺,清康熙四十一年《延津縣誌》

5。田文鏡,清雍正《河南通志》

6。申雨田,1993《延津文史資料》第四輯——延津老城拾遺

作者簡介:尹立祥,河南延津人,碩士,高階工程師,現居北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