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恭靖王朱尚烐:西安有一條街道因他而得名,二傳之後無嗣除國

前言:

在古都西安的老城區內有一條四府街,南接小南門,北挨琉璃街。街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所謂的四府街,其實叫做“柿樹街”。據說老輩陝西口音會將“樹”讀做“府”音,所以念著念著就變成了四府街。第二種是說這條街上原本有一座王府,又因為這座王府的主人是明代首封秦王朱樉的第四子,所以就被稱為了四府街。

從筆者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在明代這條街應該就是叫四府街。但是改朝換代之後,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四府街被叫成了柿樹街。清朝滅亡之後該街又幾經改名,最終不忘初心,重新被稱作四府街。那麼問題來了,為這條街帶來名字的王府及其主人,又有什麼趣事軼聞呢?

興平恭靖王朱尚烐:西安有一條街道因他而得名,二傳之後無嗣除國

古城西安

弟弟想造反,竟然要殺我?

首封秦王第四子

朱尚烐,生於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九月三十日,秦王朱樉第四子,生母張氏。秦王正妃是北元名將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開國元勳衛國公鄧愈的女兒,所以朱尚烐只是一個庶子。

秦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嫡次子,封國陝西西安,秦藩更是有天下第一藩的美譽。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朱樉被王府宮人毒死,年僅40歲。當年六月,秦世子朱尚炳襲封秦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老皇帝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軍攻入京師南京,建文政權覆滅。

為了否定朱允炆政權的正統性,朱棣在當年七月初一日宣佈廢除建文年號,稱今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此時燕王雖然僅僅佔據了南京,但忠於建文政權的抵抗勢力很快被撲滅,包括秦王在內的各地藩王也不得不盡快對自身的前途做出選擇。

興平恭靖王朱尚烐:西安有一條街道因他而得名,二傳之後無嗣除國

朱棣靖難劇照

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九月,秦王朱尚炳帶著幾個弟弟一起來到南京朝覲新君。朱棣這位四叔也很慷慨,迅速對幾位侄兒進行了冊封。其中朱尚烐被冊封為興平王,五弟朱尚灴、六弟朱尚炌則分別為永壽王和安定王。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賜興平王府典仗一員、校尉一百名,並且將此作為今後郡王府的標配。

戊寅,命兵部給秦府興平、永壽二郡王各典仗一員、校尉一百名。今後給郡王典仗、校尉悉循此例。—《明太宗實錄卷五十三》

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十二月,21歲的興平王朱尚烐第三次來南京朝覲四叔,當然這一次他主要是為了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正月二十四日,開國元勳、追封東甌襄武王湯和的孫女湯氏被冊封為興平王妃。

湯和與朱元璋劇照

安定王之亂

朱棣篡位之後,秦王家族其實就成為了大明王朝真正的大宗。秦王朱尚炳就有一段時間很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在給秦愍王朱樉和生母次妃鄧氏做法事的時候,竟然稱他們為

“皇考妣”

。被四叔嚴詞申斥之後,朱尚炳在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三月憂懼離世,年僅33歲。當年九月,其嫡長子、9歲的朱志堩襲封秦王。

秦愍王共六子,第三子保安王朱尚煜在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便已去世,次子永興王朱尚烈則死於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此時秦藩家族中的成年宗室成員如下:

秦王朱志堩(15歲)、渭南王朱志均(16歲)、興平王朱尚烐(30歲)、永壽王朱尚灴(29歲)、安定王朱尚炌(25歲)。

誰都沒有想到,表面平靜的秦王府底下竟然暗流湧動。就在永興王死後不久,遠在北京的朱棣收到了密報:安定王朱尚炌打算造反。對於實力不俗的秦藩,朱棣一直心存警惕。他讓內官朱興到西安核實情況以後,發現安定王還真不是嘴上說說,居然還有縝密的計劃。

朱棣劇照

從這個計劃來看,安定王膽大心狠,制定了一個分三步走的作戰方略。首先秦王朱志堩,秦藩中的兩位宗室長輩興平王朱尚烐和永壽王朱尚灴,是安定王第一步要消滅的物件。其次在奪取秦王護衛控制權之後,進一步除掉陝西三司的官員,控制西安的城防。最後則是主動突擊寧夏,吞併十六叔慶王朱栴和寧夏總兵官、靖難功臣寧陽侯陳懋的兵馬。

合毒藥謀殺秦王及興平、永壽二王。以次擒殺陝西三司官,奪潼關殺成山侯。往寧夏掩襲慶王及寧陽侯,掠取人馬。—《明太宗實錄卷二百八》

這裡面西安就彷彿是當年的北平府,陝西三司官員就是當年的北平三司官員,慶王就是當年的寧王,而除掉秦王、興平王、永壽王之後安定王就成了秦藩代表。這活脫脫就是當初靖難的翻版啊!

對於朱尚烐來說,這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兄弟間的情誼,比不過權力的誘惑,難免讓人齒冷。不過安定王不是當年的燕王,朱棣也不是當年的朱允炆。自己造反起家,哪能讓人成功學樣?朱尚炌尚未出師便已身死,被四叔削去王爵,廢為庶人,發泗州守祖陵,興平王也算逃過一劫。

明祖陵

興平王府逸事

秦藩和晉藩都是朱棣重點打擊和防範的物件,有了安定王的前車之鑑,朱尚烐更是謹小慎微,只想過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小日子。對於這位興平王如此識大體,幾代大明皇帝都很滿意,也對朱尚烐比較優容。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為了解決興平王府中無人伐木採薪的難題,明宣宗下旨從西安左護衛中調撥一百名軍士給堂叔朱尚烐。此外這些人原本都是屯軍,既然劃歸興平王府,宣宗索性免去了他們每年原本應該繳納的屯糧。

宣宗駕崩後,皇太子朱祁鎮繼位,即明英宗。而對於興平王來說,他的輩分又升了一級,成為了叔祖。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針對朱尚烐收用7名自行淨身人士入府使用之事,英宗特意大開綠燈,不予追究。明代對於自宮這件事管理得非常嚴格,王府如果收用這樣的人員一般也會受到斥責。

甲午,書復興平王尚烐曰:“承喻尋得傷殘淨身人七名入府使用。今念親親,特允所言。但不知各人果出情願否?叔祖當以理自處,毋損令德。況切近供事之人,必宜慎擇,以防欺詐。重惟先朝明有禁令,不可復違也。專此以復。”—《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一》

明英宗劇照

此外由於自太宗朱棣至宣宗朱瞻基,朝廷經過數十年的削藩,明代藩王早已不復開國時候的威風。甚至於有很多官員認為去王府做官就是自斷前程,千方百計不去赴任。比如興平王府教授賈賓,接到上任通知之後一直磨磨蹭蹭不啟程,希望能混到一個“越期”的罪名調任。而在沒能得償所願之後,賈教授在王府內居然多次和興平王發生口角。對於如此侮慢宗室的行為,年少氣盛的明英宗勃然大怒,否決了法司

“贖徒還職”

的裁決,將賈賓杖責六十之後罷黜為民。所謂的贖徒還職就是交錢減免徒刑,幾乎相當於變相鼓勵。

三世而亡

和眾多的明朝宗室相似,興平王朱尚烐也患有嚴重的風疾,英宗多次命太醫院賜藥,但療效並不明顯。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四月二十四日,興平王朱尚烐去世,享年61歲,賜諡曰恭靖。

興平恭靖王共一子一女。女兒封渭源縣主,嫡長子朱志?則早早地被賜予一品冠服。不過朝廷雖然給了一品冠服,但朱志?身為興平長子卻並沒有歲祿,只能啃老。朱尚烐曾經拉下老臉向英宗討要歲祿,戶部官員卻搬出《皇明祖訓》來大打太極推手,就是不給錢。

己巳,興平王尚烐奏:“臣長子志?蒙恩賜一品冠服,乞並給與祿米供贍。”戶部言《皇明祖訓》無郡王長子支給祿米例。上曰:“《祖訓》所當遵守,吾豈儉於親親耶?”遂止不給。—《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

而在朱尚烐去世,朱志?尚未襲封的這段空窗期,戶部官員又提出興平王府祿米應該住支。又因為王府祿米都是提前一年支給,朱志?應該把當年後面八個月多支取的祿米還出來。好在此時剛剛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新天子明代宗朱祁鈺為了籠絡人心,大手一揮說了一句

“既有長子,免住支償官”

,不然朱志?恐怕真得欲哭無淚。

西安四府街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朱志?襲封興平王,夫人曹氏進封興平王妃。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八月二十日朱志?去世,享年37歲,賜諡曰莊惠。

興平莊惠王朱志?共二子一女,女兒封宜壽縣主。庶長子朱公鑜,早夭。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其庶次子朱公鑠襲封興平王。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南城兵馬副指揮吳文之女吳氏被冊封為興平王妃。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一月十一日朱公鑠去世,享年30歲,賜諡曰安僖。興平安僖王無子,傳承了70多年的興平王府就此除國。

結語:

明代首封郡王,比如興平恭靖王的歲祿是兩千石。但是嗣封郡王,比如興平莊惠王和興平安僖王就只有一千石。郡王一旦去世,哪怕王妃仍然在世,歲祿都要停支。當然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朝廷每年會撥給在世的王妃宮眷一定的養贍米,數目是多少呢?三十石!

興平安僖王妃何時去世,史書未載。她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中,是在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經過十年幾次調薪,此時的吳氏每年也只能拿到一百石的養贍米,不過是其夫朱公鑠在世時的十分之一。所以說在古代有沒有兒子,那差別可太大了。

己酉,加賜興平安僖王妃吳氏食米歲三十石。王薨無嗣,已歲給妃米七十石。至是援例以請,故復賜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九十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