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如果不是偶然間遇見這位老人,我怎麼也不會想到,我剛走過的山溝裡,還藏著一處清代的老房子,我剛路過的柿子樹,民國年間,活躍在秦嶺的大土匪王三春曾經在那殺了一家人……

繼續記錄我今年三月間在秦嶺佛坪嶽壩鎮的旅程。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前面的文章裡,我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我在佛坪最偏遠的鄉鎮——嶽壩鎮的活動軌跡,在地處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的嶽壩鎮大古坪村,我搭著村民的摩托車,住進了山民家裡,和他們上山挖藥,徒步探尋儻駱古道痕跡,瞭解村民祖輩是如何從南方移民至秦嶺的。

從大古坪村離開後,返程路上,我又回到了嶽壩鎮上,一方面打算在這裡搭車回佛坪縣城,一方面也想留點時間逛逛這個鎮子。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嶽壩鎮其實也是在保護區範圍內,鎮上便有嶽壩保護站,以嶽壩為中心,周邊還有龍潭子保護站、大古坪保護站、西河保護站、三官廟保護站等,沿著鎮上的嶽壩河往上游走,便能進入大熊貓的核心活動區。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嶽壩鎮原名烏藥壩,這裡野生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尤其盛產優質烏藥。地處秦嶺腹地的它,自然生態也出類拔萃,雖然鎮中心看著比較普通,但聽說沿著嶽壩河往上游走,約十幾公里處就有很漂亮的風景——鯉魚潭和黑龍潭。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鎮子上,則有一處比較有名氣的清代民居——何氏民居,也即擁有200來年曆史的“花房子”,之前,已經專門發文做了大概的介紹。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只不過,我從大古坪到嶽壩,已經是下午了,而我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趕班車走,時間不寬裕,於是決定只看看鎮上的何氏民居算了。

何氏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從安慶府(今安徽安慶)移民至嶽壩的一戶人家,由於家大業大,移民始祖膝下又有三個兒子,因此,何氏民居並不止一處,三個兒子成家立業後,除了老大承襲老宅,二兒子和小兒子都分出去各有宅院,家丁下人等還居住一院,算起來,小小的鎮上統共有4處何家老宅,統稱為“何氏古建築群”。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4處老宅以穿鎮而過的嶽壩河為界,兩邊各有兩棟,而老宅與老宅之間,又多各自為陣,相距在200-500米之間。

近兩百年時間裡,從安徽千里迢迢跋涉至陝西秦嶺的何家經歷了舉家逃難、一夜暴富、家財興旺、驟然衰落、後代凋零,直至最後一位何家後人、一位痴呆兒在解放後去世等大起大落的家族演變,曾經富甲一方的何氏最終徹底從嶽壩消失,只剩下這些老宅成為他們存在過的“證物”。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我先逛了鎮子對面、梯田上方的有著淡黃粉彩牆面、徽派風格的“書院”,當年,何家二兒子曾居住於此,何家的私塾也曾設於此院。老宅基本儲存完好,大門緊閉,空無一人,牆簷上荒草瑟瑟,說不出的蕭條。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隨後我又沿著離“書院”不遠的一條山溝往裡面走,這條溝裡有一條水泥公路通往上方,沿途住有人家,山谷裡種滿山茱萸樹,滿谷都浮動著山茱萸花的淡黃。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從地圖上看,這條溝叫“小白馬溝”,和我去大古坪時經過的“大白馬溝”相鄰,應該是兄弟溝了。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沿溝而上大概走了五六百米,溝谷里人戶漸漸少了,風景也不見什麼特殊的,我於是掉頭回去,卻在溝口處被一位老人攔住,那時候我脖子上掛著那個舊單反,無精打采地打算回鎮上。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老人說:你是記者吧。

我說我不是,只是出來玩的。

老人自顧自地說,那溝裡有個胡家老院子,你去了沒有?

胡家老院子?難道鎮上除了何氏民居,還有我不知道的老院子?!出於職業精神,我頓時恢復了元氣,一邊和老人聊著天,一邊熱情地邀請他帶我去看看胡家老院子,就這樣,一段湮沒於時光中的秦嶺匪事和一段悲情的家族故事被打撈出來……

陝西秦嶺小山溝,探訪清代安徽移民的豪宅,卻聽到真實版秦嶺匪事

由於這篇文章篇幅已經太長了,具體的情況我將發在下篇文章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的更新。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