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雨後雲霧繚繞,山巒綠樹環繞,田園農房秀麗,構成了一幅幅夏日綠色畫卷。進入梅雨期,緊水灘鎮金水坑村儼然成了網紅村莊,無論是水汽氤氳的大壩,還是開滿格桑花的綠道,無不吸引著市民前來“打卡”。

近年來,隨著“旅遊特色村”建設、“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的有序推進,以緊水灘庫區為依託,金水坑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抓住發展機遇,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村裡先後被評為省級旅遊特色村、省級森林人家特色村和市級美麗鄉村等。2019年,金水坑村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休閒旅遊收入達1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上下同心”打造“綠色家園”

1978年,國家在金水坑選址建設緊水灘水力發電站;1986年設建制鎮,金水坑村就是鎮政府駐地。憑藉著優越的生態資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金水坑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闖進了人們的視界,也讓金水坑的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自此,擦亮生態底色、護美綠色家園成了金水坑人的頭等大事。從2010年至2017年……金水坑村秉持自然天賦,乘勢而上,快速發展,到今天,一個具有歐洲濱湖小鎮風情的“仙宮金水小鎮”已初具規模。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2010年,金水坑村的“旅遊特色村”建設和雲和湖仙宮4A級景區開發申報同步進行。“2010年前,你眼前看到這一片都是低矮破舊的房子。” 緊水灘鎮金水坑村村務領導小組副組長謝偉峰說起當時的場景還記憶猶新,“旅遊特色村”開始建設的時候,村莊周邊包括當時養雞、養鴨的臨時棚和菇棚就有上萬平米。“藉著景區申報的東風,我們決心把整個村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都提升上去。”在村兩委的強力推動下,上萬平方米的臨時棚和香菇棚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綠樹和花草。2011年,雲和湖仙宮4A級景區成功申報,金水坑村煥然一新。

2015年,透過“精品村”建設,金水坑村完成了整個村莊的立面改造工作,不少村民還蓋起了新房。新建了村委辦公樓、休閒公園、觀景臺等,還對民居和道路進行改造,實施村莊綠化、美化和亮化。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2017年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統一部署,緊水灘鎮將金水坑村定位打造成為具有歐陸風情的“仙宮金水小鎮”。根據規劃,謀劃實施了3大類27個專案,主要包括弱電和汙水管網下地工程、停車系統、客貨運服務綜合樓、環湖綠道、伊甸園主題公園、街景改造、入口景觀公園、路面“白改黑”等。

“以前的金水坑,就是幾條水泥路、一排捲簾門,路就是街,街兩旁就是零散攤位組成的集市。”在金水坑村生活了70餘年的村民劉志彪對於村子點點滴滴的變化,都記得清清楚楚。現在村子漸漸地變了“樣”,雜草地變成“湖畔公園”,窄窄的馬路變寬敞了,房子又新又美,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綠色家園”鼓起“百姓錢包”

環境更美了,景區建設起來了,小村變成了小鎮。隨著鄉村旅遊業的日漸紅火,藉助優越的生態稟賦,金水坑村不少村民辦起了農家樂(民宿),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白天在大自然中野餐,呼吸新鮮的空氣,晚上漁家篝火晚會,夜深人靜時仰望璀璨星河。”日前,在金水坑村“湖上漁家”民宿入住的遊客在朋友圈寫下了詩意的棲居生活,也讓民宿業主包蘇華和劉炳松夫妻倆樂開了花。

包蘇華和劉炳松夫妻倆早年一直在縣城的玩具廠打工。2010年,隨著雲和湖仙宮4A景區的開發申報,夫妻倆嗅到了旅遊發展的商機,回到村裡從事餐飲業並創辦起農家樂(民宿)。從在景區承包食堂做餐飲服務到獨立經營起自家的“湖上漁家”,依託景區和村裡的良好環境,這幾年遊客越來越多,他們店裡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以前我們在縣城打工,除去房租和日常開銷,一年到頭也存不了幾個錢,現在農家樂(民宿)一年下來差不多有20萬元左右的收入,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呢!”包蘇華正在為客人準備午飯,說起這幾年村裡和自家的變化感慨不已。

初夏午後的陽光已經很猛烈,但村民餘水林仍在金石綠道上做著保潔維護工作。“我現在做的是綠道衛生管理工作,工資每月有2000多元,在家門口就能工作賺錢,我很開心。” 餘水林是村裡的低保戶,綠道建成後就成了綠道保潔員,一舉解決了他的就業問題。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餘水林工作的綠道就是雲和湖環湖綠道(金石段),全長5。2公里,環著風光旖旎的雲和湖而建,將仙宮景區、金水坑村和石浦村串點成線。2018年建成使用,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休閒、健身、觀光,也進一步推動了金水坑村鄉村旅遊發展。“眼看環湖綠道快開通了,我也購買了腳踏車,好讓來店裡的遊客可以在飯後騎一騎。”面對日新月異的村莊變化,劉炳松堅信,以後一定還會有更多的遊客。

如今,金水坑村已開設了7家農家樂(民宿);除此之外,村裡還有40多位村民在仙宮景區和緊水灘電廠度假村上班,實現家門口就業。這也讓金水坑村人人有事幹,村民就業率高達99%,除了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均月收入2000元,年人均增收2萬多元。

“引鳳來棲”再繪美好藍圖

生態好、環境美,村居整潔、村民富裕,但金水坑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卻從不停歇。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這一戶已經同意了,等他從杭州回來簽字之後,我們這個專案的政策處理就算全部結束了。”2019年緊水灘鎮引進了燕廬文化創作基地,該專案規劃用地面積約38。8畝,計劃投資2億元。“這個專案就在金水坑村村莊範圍內,建成以後主要是吸引遊客到這裡來進行文化創作、寫生,還提供會議接待、住宿等配套服務。”謝偉峰介紹說,燕廬文化創作基地建成以後,能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這個專案還將輻射到金水坑整個村莊的旅遊業開發,提高旅遊品質,增強景區吸引力,帶動村莊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從2020年3月開始,鎮村幹部聯合發力,僅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整個燕廬文化創作基地專案的政策處理工作,預計年底之前專案就能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由國網公司即將投資建設的水冷式綠色資料中心專案也選址金水坑村。緊水灘水冷式綠色資料中心專案總用地面積約120畝,建築面積10。45萬平方米。大資料中心利用自然水冷裝置,將利用緊水灘水庫深層低溫水,直接從大壩右側打隧洞,鋼管下伸至庫區高程125米處取水,向綠色資料中心供冷水降溫。

據緊水灘水冷式綠色資料中心負責人王明清介紹,大資料中心運維後,10000架機架預計將可貢獻年均工業增加值約4億元;將加快麗水市5G網路、資料中心等新基建建設進度,打造麗水“水經濟”新模式,支援麗水綠色能源基地建設。目前電廠已完成了資料中心建設方案、取水方案、備用電源方案、節能方案的研究,並對選址範圍內地形及擬取水點水下地形資料進行了採集,對水質進行了檢測。各方案理論上可行、技術上可實現,為專案開工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小康路上③】金水坑:在綠水青山間捧起“金飯碗”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整個綠道經濟圈的建設,發揮水冷式綠色資料中心和燕廬文化創作基地專案等重大專案的引擎作用,進一步豐富金水坑村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旅遊村莊內涵。”緊水灘鎮金水坑村聯絡領導陳德明表示,一個宜業、宜居、宜遊的休閒旅遊特色村已經初具雛形,金水坑村的前程一定會像村前的雲和湖一樣開闊美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