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的陵墓被發現,他的節儉人設崩塌了嗎?

文|逆北

01漢文帝陵墓被發現,傳遞出哪些資訊?

漢文帝的陵墓霸陵被發現了。

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線上釋出會,向外界公佈了西安東郊考古的最新成果,其中,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最終確認為漢文帝的霸陵。這一發現,不但修正了原先學界將霸陵定位於西安東郊鳳凰嘴的提法,還讓漢文帝劉恆,這個較少引起他人注意的西漢王朝君主,拉回到公眾的視野中心。

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被發現後,外界的看法不一,其中有一種聲音是這樣的——司馬遷的《史記》中,不是說漢文帝自己提倡“薄葬”嗎?為什麼他的墓會這麼容易被發現呢?

在筆者看來,這種觀點實際上有些書生意氣了。答案很簡單,皇室的“薄葬”和民間普通老百姓的“薄葬”,其規模能夠劃等號嗎?退一步講,即便是當時的民間百姓,雖然在陪葬品的數量和價值上不一定能超過皇家,但也很講究。畢竟這一時期已經不再是漢初時候百廢待興的那種殘破局面,而是已經進入到了盛世。

另外,從這次白鹿原考古現場的搶救發掘成果來看,出土的僅僅是一些彩繪陶俑,並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文帝生前曾提出自己的墓葬中不能出現金、銀、銅和錫,與事實是較符合的。

漢文帝的陵墓被發現,他的節儉人設崩塌了嗎?

(漢文帝霸陵發掘現場)

當然,這一說法還得稍做些保留,那就是墓葬曾被盜墓賊破壞過,可能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文物流失。不過若真是這樣,總會留下一些珍貴文物的線索或者蛛絲馬跡,而不至於僅有陶俑出土吧?

02漢文帝為什麼主張節儉?

說來說去,所有問題還是指向一個點上,那就是漢文帝劉恆到底有沒有食言?他在世之時所極力強調的“薄葬”簡樸之風氣,到底是帝王作秀,還是發自內心呢?西漢朝廷到底有沒有遵循文帝生前的意志呢?

對於漢文帝的簡樸人設,其實早在西漢王朝中後期,就有人提出了質疑。當時,漢成帝詢問宮廷內的大儒劉向關於漢文帝在位時期的政事,劉向對文帝奉行黃老之學頗多微詞,認為文帝的禮教做得不夠,除此之外,劉向雖然肯定了文帝本人是“節儉”的,但是未央宮前殿內部卻都裝飾以黃金。

當然,未央宮的奢華裝點是否為文帝本人所為,還得畫個問號,因為《漢書》中記載文帝劉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簡單地講,就是漢文帝即位後用得都是前任給自己留下的東西,和他本人關係不大。畢竟《史記》中也曾記載,漢文帝想建造一個花費百金成本的露臺都要猶豫半天,最後不了了之。劉向所言的未央宮宮殿內部黃金裝飾,怎麼可能是漢文帝所為呢?

對於一個盛世君主來說,個人生活過得奢侈一些,可能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我們細究將會發現,漢文帝在位時期的西漢帝國,還與真正的盛世存在一定的差距。固然,《史記》中記載這一時期社會犯罪率下降、太倉裡堆積的糧食都多得裝不下,以致於腐爛。社會經濟整體積極向上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可是,問題恰恰出在了政治上。西漢王朝所面對的一系列治理難題,讓漢文帝始終踏實不下來,這可能才是文帝會主張“節儉”的又一層原因。

漢文帝劉恆在即位之前,被封於代國,靠近抵禦匈奴的北部邊境,可能對帝國這一外部威脅有不同於他人的深切體會,文帝母子早年不被劉邦所待見,父愛幾乎為零,這種不完整的愛,也影響到了文帝的身心成長。

換句話說,他對於生父漢高祖劉邦,只有一種模糊的尊敬。因此,他大可去丟開“祖宗之法”,重新貫徹自己統治帝國的新思維。但是,當他到了長安後才慢慢發現,在中央,軍政大權為漢初的功勳階層所把持,如太尉周勃直接掌握了都城的大部分禁衛武裝。而在地方上,諸侯王勢力蠢蠢欲動,隨時可能拋棄對中央政權形式上的忠誠,起兵造反。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受限於複雜兇險的政治環境,漢文帝劉恆決定謹慎地延續漢高祖劉邦晚年所制定的休養生息政策,他自己也身體力行,讓宮廷生活標準接近於“簡樸”。因此,漢文帝的“節儉”人設,實際上也是逼出來的。

漢文帝的陵墓被發現,他的節儉人設崩塌了嗎?

(影視劇中的漢文帝劉恆)

03選取陵墓問題中的政治考量

但是,生活標準的維穩甚至是降低,不代表皇帝本人對權力鬥爭也會佛系。當他逐漸適應了長安的新生活後,便開始限制軍功貴族的權力,讓以周勃為首的這批開國功臣們離開都城,分散到自己的封地去。另外,在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難制的問題上,文帝也採取了外鬆內緊的策略,即表面上“聽之任之”,實則將勢力最大的諸侯,如齊王的封地一分為六,對於圖謀造反的淮南王,也採取了“廣建王國分其勢”的行動。

但是,諸侯王的勢力還是太大了,遠非朝夕便可清理的,當年齊王揮動大軍逼近函谷關口,給關內造成極大震懾的往事,雖然是把槍口對準“弄權的外戚諸呂”,但絲毫不影響權力慾日增的文帝本人進行“角色代入”。

“萬一諸侯的軍隊是衝自己來呢?”

因此,作為帝國的當家人,他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即有一天西漢中央政權與地方諸侯王開戰。那麼,保衛關中龍脈,成為了首要戰略。

據秦漢史學者研究考證,漢文帝將自己的這一憂慮,和陵墓佈局結合到了一起。漢文帝的霸陵所在地白鹿原,便位於連線關東和長安的函古道和武關道之間,這是拱衛長安的要隘之一。

漢文帝將自己的陵墓安置於此,很難說沒有制衡關東諸侯的意思。試想,帝王陵墓一般都需要專門的守陵人,除此之外還需要皇室調派軍隊巡邏拱衛。當白鹿原附近的軍事力量逐步增強,長安城本身也就變得更安全了。

漢文帝的陵墓被發現,他的節儉人設崩塌了嗎?

由此可見,漢文帝劉恆的陵墓選擇,本來也沒有把“厚葬”太當回事,而是仍關注於解決困擾帝國的政治難題。文帝劉恆不愧為一個有眼光的政治家,這時候再去糾結他的“節儉”人設有沒有坍塌,反而顯得格局小了。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

呂思勉《秦漢史》,商務印書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秦漢史》,中華書局

馬永嬴《漢文帝霸陵選址研究》,《考古與文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