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縣茶村李子壩!

茶村李子壩

「旅遊」文縣茶村李子壩!

李子壩茶園

楊文

拋卻城市的喧囂,迎著車窗撲面而來的清風,車子開往李子壩的鄉間小路上,空氣瀰漫著淡淡的青草味道。山路蜿蜒曲折,周圍綠意環繞,深綠的是重疊的山巒,淺綠的是不知名的灌木,偶爾還夾雜著幾片或紅色或白色的野玫瑰,山間的水流也被掩映得更加清澈。

坐落在北緯33度的李子壩茶園,隸屬甘肅文縣碧口鎮,與川、陝交界,是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唯一地處摩天嶺南坡的村莊。茶園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深山之中,林密土肥,雲霧飄渺,光照充足,氣候溼潤,晝夜溫差大,幹物質積累較多,極為適合茶樹的生長。其茶葉因湯色清亮,味道醇厚、經久,空杯留香的特點而馳名隴上。“高山雨霧出好茶”,好的地理環境、好的氣候條件、優質的茶樹原料使這裡的茶葉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對於當地人來說,茶樹是大自然的恩賜,一山連著一山,一片連著一片,家家種茶,戶戶賣茶。茶葉成為李子壩村的特色主導產業,戶均年收入達五六萬元。

從木魚下高速,穿過四川省的青川縣城進入李子壩,一路上山巒起伏,薄霧輕飛,綠林蒼翠,時不時在群山環繞中感受峰迴處路轉、柳暗處花明,心情豁然開朗。遠方的群山綿亙,懶散地在東西南北四方綿延起四座山,就在這些山的中央呈現出大片大片的茶園,周圍隱現出一小片、屋脊相接的屋子,猶如一幅畫卷鋪展在群山環抱中,有種“山暮煙重重,路隱林深深”的美感。

經過一條村間小道,穿過一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木刻牌匾,便走進了李子壩。路邊清澈的溪水輕吟低唱,恍如靈動的無絃琴,禮讚這大美自然。李子壩村近200戶人家,每戶人家房子之間沒有圍牆間隔,背靠青山,出門就是茶園。遠遠望去,房屋若隱若現,雨天過後,薄薄的雨霧常常纏繞在青山半腰,頗有一種水彩畫的雅緻。

吃完飯,我們沿著河水步行上山,去大山深處的茶園走走。上山途中的路一直是鋪展在茶園裡的,路的下邊是清澈見底的溪流,每隔一段便有一處碧潭,不深的水面又見巨石,各種形狀的巨石橫臥在河道。河面上有一座村民搭建的木橋,一字溜地橫過水麵。兩岸綠樹交織在一起,靈動至極。

行走於茶園中,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幾千畝的茶園,連綿山脈都是茶,排列整齊,呈階梯狀分佈,茶園裡滿目蒼翠,風是輕柔的,空氣是清香的,每一個視角都如詩如畫,讓人好生貪戀。看著這山水環抱、茶園連綿,什麼都不想做,就想在茶園躺上一天,在透著碧色陽光的茶園裡,看日出日落直至繁星滿天。

行走在茶山的時光,如與世隔絕。沉浸在山中,更能夠心無旁騖,草木在側,滿眼皆是茶樹與綠草野花共生,小鳥於茶林間穿飛,山川溫柔,草木可愛。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陶淵明心中的田園日子,是如此般美好。

途中,偶有農戶採摘剩餘不多的春茶,他們是那般超然自得。想象著他們幾百年來都生活在這裡,在鳥鳴中清醒、晨曦中上山、清風中採摘、日落時歸家,那種怡然自得的簡樸生活更令人嚮往和羨慕。在我心裡,這個地方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王維心裡的輞川鄉,孟浩然棲隱的鹿門山。這裡產業興旺、宜居宜遊、靜謐清幽,超然於塵。那些散發著幽幽古香的青瓦白牆,那些無需圍牆相隔的鄰里關係,那一片滌盪山水的美麗茶園,那種跳躍在一種節奏上的純樸靈魂,那些不緊不慢坐在石板橋上乘涼和在茶園勞作的村民,陌生人的腳步從不驚擾他們的悠然自足,永遠生活在他們勤勞致富的軌跡中。

來李子壩,一定要討杯茶喝,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感受傳統綠茶的採摘、製作、沖泡等一系列流程。走進一家茶廠,陳舊的木格窗,斑駁的朱漆門,古老的氣息如影隨形。參觀完整個製茶過程,我們便來到了茶廠的品茗區。工作人員熱情大方地為我們沖泡了一杯今年清明節剛剛採製的茶葉,滾燙的山泉水剛入杯中,一股清香的味道便撲鼻而來,這種味道是戒不掉的癮,這種癮,也是品不盡的鄉愁。茶入口,便裝下了半個煙火世間。

出了茶廠,回望整個村莊,東邊,順著一片灰瓦的屋頂,可以看見如練般的溪流靜靜地流淌;西邊,是一片暮靄中的田園,夕陽正慢慢地退回。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告別的時間終究到了,但心卻執著於醉人的茶園,不肯向前,不想走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