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盧氏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實效

光明日報記者 崔志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海軍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豫陝交界的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沿著柏油路穿過色彩斑斕的山山嶺嶺,漫步在河畔山間的山鄉村寨,蘋果、香菇、五味子、山茱萸散發出的豐收味道十分醉人。

轄區面積4004平方公里的盧氏縣是河南省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地處暖溫帶至亞熱帶過渡地區。清代縣誌記載:“盧氏乃四塞之邑,處萬山叢中,不通孔道。”

盧氏縣雙槐樹鄉石門村九龍洞風景名勝區有兩株枝葉繁茂的奇樹,據專家考證,這是我國北方僅有的兩株柯楠樹。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該縣現有野生珍稀動植物品種、數量分別比20世紀70年代末增長了1。2倍和3倍。

保護區面積175。4平方公里的盧氏縣大鯢自然保護區,是河南省政府較早設立的保護區之一,區內有山峰331座、河流澗溪160多條。大鯢俗稱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珍貴兩棲動物,世界上所有大鯢種類已全部列入200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多年來,盧氏縣大鯢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以獅子坪鄉明朗河、胭脂河、毛河流域無人居住區為核心區,淇河上游及其12條溪流為緩衝區,瓦窯溝鄉淇河、上河、下河及其15條溪流為實驗區,堅持壓實制度責任,核心區禁止人類入內,緩衝區禁止生產活動,實驗區禁止機械、電力生產活動。全縣實施天然林保護政策21年來,封山育林60萬畝,對包括5000年樹齡銀杏、2000年樹齡槐樹在內的19科35屬43種共406株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全縣還選聘護林員6120名,平均每平方公里國土有護林員1。5人。

植被覆蓋率達95%,森林覆蓋率達70。35%,盧氏已是河南省第一林業大縣,號稱“中原水塔”,境內南部長江流域是南水北調工程水源涵養區,中部洛河、北部杜荊河分別是洛陽、三門峽兩個地級市生活用水水源地。33年前,該縣設立漁政站,每年4月至7月份都對洛河主河道實行禁漁期制度,其他河流澗溪一律劃定為禁漁區,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河道建閘、築壩或人為改變河道。現在,全縣2400多條河流澗溪全部施行“河長制”,盧氏鸛河、淇河出境水質分別達到二級、一級水質。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盧氏縣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入了新階段。為了減少村民生產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盧氏縣逐年將深山裡的群眾遷出,特別是2016年以來,完成了9300多戶、3。3萬多人的易地扶貧搬遷,搬遷人口占河南省同期易地搬遷總數的八分之一,全縣行政村總數減少三分之一,由352個減少到232個。

因地制宜發展起來的菌、果、藥、牧、煙、菜等特色產業,產業鏈不斷延伸,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產業擔當。僅食用菌產業,就培育了多個新品種,河南省食用菌種質資源大會在這裡召開。香菇產業迅猛發展,該縣近年來發展香菇3。2億棒,年產量30萬噸,產量佔全國的3%,產值達35億元。當地發現的中藥材品種多達1225種,其中盧氏連翹的連翹苷、連翹酯苷A的含量分別是《中國藥典》標準的4倍、5倍,連翹種植已增加到百萬畝,產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金釵石斛、金絲皇菊、藍莓、火龍果、盧氏蕙蘭等特色種植業興起。目前,該縣已有綠色、有機、無公害和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53個,是河南省“三品一標”品種最多的縣。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9日 04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