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哪三個皇帝建立的?三者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明代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特務機構最為發達的朝代,在朱元璋建立的這個朱氏王朝裡,竟然先後出現了三個不同屬的特務機關,並且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讓人深惡痛絕的名聲。

那麼,這三個著名的錦衣衛、東廠、西廠都是哪個皇帝建立的呢,他們建立的目的是什麼?人員又都是如何組成的呢?三者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呢?

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皇帝的侍衛機構兼特務機構,其前身為朱元璋所設的御用拱衛司,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大內親軍都督府,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改為錦衣衛。

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哪三個皇帝建立的?三者有什麼關係?

錦衣衛是朱元璋為強化皇權而建的,錦衣衛的長官稱為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錦衣衛下轄17個所和南、北鎮撫司。

錦衣衛主要擁有三項職能:一是具有皇帝禁衛軍的作用,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二是作為皇帝的特務組織,充當皇帝的耳目。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將錦衣衛的職能提升,賦予其巡察緝捕之權,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三是“執掌廷杖”,廷杖制度始於明朝,是皇帝用來教訓不聽話計程車大夫的一種酷刑,而行刑者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在明朝初期風頭甚勁,但到後來,由宦官統領的東廠成立後,錦衣衛的地位就逐漸低於東廠,到了明朝後期,由於宦官亂政,錦衣衛的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還要下跪叩頭,可見錦衣衛的日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東廠

東廠是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奪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自己當上皇帝后創立的。

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哪三個皇帝建立的?三者有什麼關係?

因為建文帝既年輕,又懷柔天下,尊重士人,深得明朝大批的官員擁護。“靖難之役”後,除了大批殉難的官員外,剩下的朝廷官員也不支援朱棣的新政權。

朱棣對這些原建文帝的大臣也是十分猜忌,於是採取了兩個措施,一個是遷都北京,另一個便是在錦衣衛之外另建一個更加方便自己使用的特務機關。

由於朱棣在奪江山的過程中,有幾個太監出了不少的力(如鄭和、道衍),朱棣可能覺得太監比較可靠些,便建立了這個由宦官掌領的特務機構——東廠。

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同年,即在北京東安門外設立了東廠。並且,東廠在全國各地還設有分支機構。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

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哪三個皇帝建立的?三者有什麼關係?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上至朝廷會審的大案,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插手。東廠甚至能派人聽錦衣衛審訊重犯,檢視重要衙門的檔案,如兵部的各種邊報。

東廠的人還能潛入各個衙門內,監視各級官員的言行。東廠的觸角延伸至各個領域,權力已在錦衣衛之上,他們只對皇帝負責,可以不經司法手續,隨意督察緝拿官員和百姓,從而開明代宦官干預政治之端。

東廠從朱棣建立之初,即與明朝的命運相伴至終,存在了224年。由於東廠所辦的案件中,冤案錯案層出不窮,官民深受其害,因而,東廠事實上成為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的一大害,東廠也成為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

西廠

西廠,是東廠的同胞怪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京城出現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著又有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蠱惑人心,明憲宗為了強化特務統治,又成立了西廠,由太監汪直擔任首領。

明代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是哪三個皇帝建立的?三者有什麼關係?

西廠的廠址設在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為廠署總部。西廠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軍官,人員的擴充速度極快,西廠不再侷限於京城,而是遍佈全國,其勢力一度超過了東廠。

西廠對懷疑之人,不經皇帝批准就逮捕並嚴刑逼供,汪直等人的過激行為,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西廠一度被撤銷,但很快又恢復。

隨後,汪直的權力又極度膨脹,引起了明憲宗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鬥爭中,汪直被東廠提督尚銘等人彈劾,貶往南京。

隨著汪直被逐出京城,西廠也就沒有了勢頭。正德七年(1512年),明武宗下令撤銷西廠,西廠在明朝也就成為了一個短命的特務組織。

本文參考自:《中國人應的國學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