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曾是"加勒比明珠",如今為何淪為西半球最窮國

海地是如何由最富有的地方變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的?海地是一個位於西半球中美洲的小島國,至今沒和我國建立正式邦交關係,歷史學得好的人或許會知道該國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這或許也是國人對這個遙遠陌生國度僅有的印象。事實上海地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刻,導致其衰敗有內外共同作用的因素,而且非常值得令世人警醒。

海地曾是"加勒比明珠",如今為何淪為西半球最窮國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海地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西側,面積為2。78萬平方公里,人口有1150萬,人均GDP僅854美元為聯合國所公佈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跟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海地在大航海時代後淪為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1502年如日中天的西班牙帝國佔領了海地,將島上的原住民阿拉瓦克人屠殺殆盡,殖民者從非洲擄掠了大量黑奴到海地種植蔗糖,進而攫取了鉅額的財富。而這些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成為了今天佔比95%的海地黑人的祖先。海地遭西班牙壓榨了150多年後,後來居上的法國於1657年從它手中搶走了海地,相較於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法國人對海地的掠奪和對黑奴的壓迫要狠太多。法國殖民者在大量種植甘蔗園的同時,還引進了咖啡豆、菸草和棉花,把海地變成了其海外一處重要的原料供應地。法國將海地源源不斷的原料作物運到法國本土進行加工,在銷往全世界,賺走了巨量的利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海地供應了歐洲40%的糖和60%的咖啡,佔了法國外貿總額的三分之二,超過當時英國所有殖民地貿易的總和,因而使得海地成為了加勒比海上的一顆珍珠。不過海地驚人創富能力的背後,則充滿著當地黑奴的血和淚以及殖民者的殘暴。

海地曾是"加勒比明珠",如今為何淪為西半球最窮國

法國人奴役著48萬黑人替他們工作,掌握著他們的生殺大權,對於不聽話或者完不成任務的黑人,鞭打、砍手、割耳、絞死等等刑罰都是“合法的”。在這種人間地獄,一名黑人平均只能熬過6年,最長的超不過15年就被折磨而死。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爆發於1776年的北美獨立運動給了海地黑人曙光,在那場北美十三州反抗英國殖民者的起義中,便有大量黑人參加了革命。很快海地也爆發了反抗法國謀求獨立的運動,經過數十年艱辛抗爭後於1804年建成了美洲第二個獨立國家。不過海地的獨立卻沒能向美國那樣走向光明,主要還是海地為人類史上第一個由奴隸建立的國家,美國則不一樣,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十三州掌控在白人奴隸主手中,對方早在殖民地時期就培養出了一群精英,在新國家的建設和穩定局勢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海地的黑人們均為奴工出身,並無技術和管理人才,外加上因仇恨白人奴隸主而在獨立之初殺光了當地幾萬白人,使得接手的黑人除了種甘蔗根本就不懂得該如何治理這個新國家。外加上被驅離的法國殖民者仍舊擁有龐大勢力,當時的法國正值拿破崙統治的巔峰時期,多次聲稱要組織援軍反擊重新殖民海地。最終在多國的斡旋之下,海地答應賠付法國在戰爭中的損失1。5億法郎,才換來對方的休兵。

海地曾是"加勒比明珠",如今為何淪為西半球最窮國

1。5億法郎在今天看來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卻幾乎是壓垮海地這個加勒比海島國的沉重債務。海地前後共花了80年時間才償還完這筆戰爭賠款,每年財政的80%都用於還債,根本就拿不出錢來搞建設和發展教育,這就為海地日後的貧窮埋下了巨大隱憂。一窮二白的國家往往容易挑起國民情緒和煽動民粹,是滋生獨裁政權的溫床,海地獨立後的一百年間居然先後上臺了90位統治者,幾乎每個都以獨裁的姿態上來將國家給搜刮一遍,養肥自己的家族再交給下一位獨裁者往復同樣的方式。所以到了今天,海地絕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佔比1%的歷任家族統治者手中,也讓其成為了全世界最腐敗的國家之一。海地的當權者不但中飽私囊,還剋扣世界各國的人道主義救援資金和物資,用於自己揮金如土般的享樂。

海地曾是"加勒比明珠",如今為何淪為西半球最窮國

1980年,海地總統小杜瓦利埃結婚時豪擲了700萬美元美元來辦自己的婚禮,當時絕大多數海地人連土餅都吃不飽。土餅是一種由泥土、黃油和鹽製成的用來果腹的海地特色食物。而這位小杜瓦利埃和他父親杜瓦利埃一共當了30多年總統,據稱在位期間捲走了這個國家90%的財富,使得海地不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都不行。至於該國為何沒同我們建交,關鍵的因素還是海地政局極不穩定,總統上任如跑馬觀花,而且一個個都是伸手要外援的主,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局勢似乎也影響不到這個近乎被遺忘的國度,外加上海地又跟島省存在金援關係,所以沒建交也就不足為奇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