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膠萊河有南北之分,這一點很多朋友都知道。但南北膠萊河的分界點在哪裡?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筆者起初也只知道分界點在平度南部,但卻並不瞭解具體是哪個村莊。後來查詢史志資料,才瞭解到:平度市蓼蘭鎮的南姚家村,就是南北膠萊河的分界點。

關於這個資訊,《青島市志》記載道:

膠萊河干流是一條沒有源頭的、南北兩端通海的人工河。以平度市姚家分水嶺為界,北流入渤海萊州灣的為北膠萊河;南流入黃海膠州灣的為南膠萊河。

上文中提到的“姚家”,就是現在蓼蘭鎮轄區內的南姚家村。南姚家村原名就是“姚家”(因姚姓建村而得名),不過由於在平度城郊還有一個姚家村,上世紀地名普查時,為了進行區分,南邊這個姚家村,就根據方位,改稱為“南姚家”。

南姚家村距離之前曾介紹過的窩鋪村不遠,前段時間去窩鋪村探訪時,也順路到了一趟南姚家村,參觀了那座在史志當中久負盛名的“分水嶺”。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南姚家村不大,百餘戶人家。自南向北進村,需要從膠萊河上的一座小橋跨過。看到“小橋”這個字眼,大家應該就能想象出此處河段的寬度。南北膠萊河在各自的下游雖然都比較寬闊,但南姚家村相當於它們的源頭,本身水量就不大,加上近些年降雨不多,此處的膠萊河,與其說是“河”,還不是說是“溝”。然而,再小的“溝”,在地理上,也被視為膠東半島的分界線。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分水嶺所在的土坡)

在南姚家村,我們遇到了一位熱情的大叔。聽說我們想要參觀南北膠萊河的分水嶺,他專門把我們帶了過去。

與剛才提到的“河”、“溝”的概念相似,這座分水嶺與其說是“嶺”,還不如說是“丘”,實際上就是河邊一個比較高的土坡。在土坡的附近,有一條自北面流過來的“河”。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以往水源充沛的時候,這條河在匯入膠萊河的幹道之後,會形成一個大的水灣。水灣的水在正常情況下是向北膠萊河的方向流,不過一旦水位上漲,越過分水嶺的低處,就也會流入南膠萊河當中。

剛才說的,其實就是運河當中常見的“復閘”原理,幫助船隻在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間行駛。為了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建設專門的水閘。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而根據元代和明代史料的記載,從窩鋪村到南姚家分水嶺一帶,也的確建有工程浩大的水閘。

元代開鑿的具體情況,史料記載不詳。但到了明代,仍有人呼籲繼續對膠萊河進行疏通。明末曾任平度州知州的杜志攀,曾撰寫過一篇《膠萊河論》,專門提到了分水嶺的事情。他說:

至窩鋪閘分水嶺,形如背,純土非石,白沙河從北來,南穿河之左腋入河,宜立水門,河至此東西分流,船自麻灣口到嶺是逆流而上,自嶺到海倉口又順流而下,全河之工惟此處大費。

古代的工程建設條件有限,要修建可使船隻在分水嶺通行自如的水閘,並非易事,耗費也是相當大。因此,膠萊運河自元末廢棄之後,明清時期雖然屢有人提議重新開鑿,但始終沒有實行。

平度市蓼蘭鎮南姚家村,南北膠萊河分界點的所在地

膠萊運河雖然廢棄,但最早在南姚家分水嶺修建的水閘,其遺址卻儲存了下來。只不過在經歷數百年風雨、屢被河水(過去河裡的水量還是很大)沖刷之後,這裡的水閘遺址只剩下一部分石基。遺址雖小,但在歷史地理上的意義卻大,現如今,膠萊運河——南姚家水閘遺址,已經被列為山東省級的文保單位。筆者去村裡探訪時,就見到了這塊保護碑。見碑思古,頗有感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