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眾所周知,我國南北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最早在1908年的《新撰地文學》就有記載。我們國家如此,就連大部分省份,也有一條屬於自己的南北分界線;這些分界線通常以江河、山川等自然物作為分界線。那麼,在我國東部的沿海省份山東,又是以什麼作為分界線的呢?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山東省,因為先秦時期這裡是齊國、魯國的封地,因此山東自古被稱為齊魯大地。泰山、沂山等構成的泰沂山脈,對齊魯兩國的疆域進行了天然分割;南邊是魯國,北邊是齊國。而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便正是建在這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平谷之中。它在濟南附近與黃河相接,因此齊長城—黃河一線,成了山東的南北分界線。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北為聊城、濟南、東營、淄博、煙臺、威海、青島等地,過去大致是齊國的疆域範圍;南為泰安、濟寧、菏澤、棗莊、日照等地,主要屬於魯國的疆域範圍。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年的歷史了。比秦長城早400年,比我們熟知的八達嶺長城(明1505年),更是足足早了2000多年。因此,齊長城又被譽為“長城之父”,也是“世界壁壘之最”。1987年,齊長城也與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長城一起,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齊長城西起平陰縣,經肥城市、濟南市、淄博市博山區、沂水縣、莒縣、五蓮縣至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入海,全長達1200餘里。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繁,齊國修築長城,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防禦敵人、鞏固後方。此軍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也體現了春秋首霸和戰國七雄的強盛國力。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齊長城具體構成包括烽火臺,城牆,關塞,防門等,功能已十分全面。其修築充分利用了地勢與環境,山嶺部分多建在山脊或山脊陽側、懸崖峭壁之處以山險代替築牆,無險之處則就地取材,石頭、泥土都可以作為材料;甚至是土石混築,總之沒有定例。城牆的關隘往往設在險要地帶或古代交通要道上。烽燧則為長城經過的山峰頂和高岡上。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目前的齊長城遺址裡,比較出名的有淄博的湧泉齊長城,沂水的穆陵關齊長城、章丘萊蕪交界處的錦陽關齊長城、長清大峰山齊長城、黃島齊長城等等。這些齊長城的遺址,有的被修葺一新,有的仍然保持著滄桑破敗的原貌,有的卻早已分辨不出長城的模樣。但是無論如何,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

山東省的南北分界線,竟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比八達嶺早2000多年

2600年前,由齊人一手打造、這氣勢恢宏的超級工程,如今只剩下了遺址。而一段一段分開的齊長城遺址,就像散落在山東省境內的一塊塊歷史拼圖,需要沿線各地市的全力保護與開發。它不僅是歷史留下的文物遺產,更是“齊魯大地”歷史的見證者。那麼,你曾經有尋訪過某一段的齊長城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與大家分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