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遊玩寺廟的散文:初秋,遊潭柘寺

初秋,遊潭柘寺

明日才到立秋,今天眼看著天高雲淡,不敢辜負了稍見輕鬆的週末,蔣哥說去潭柘寺走走吧!也好,高中語文課本里郁達夫《故都的秋》中隱約記得有寫潭柘寺的一句,“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潭柘寺的鐘聲。”既然有過這樣的初識,那我們也便前往吧。

驅車暢行1個小時,漸漸看著群山將至眼前,鬱鬱蔥蔥,想來古寺就隱藏在群山腳下,恐怕景區停車不便,我們在距離門口1公里左右便棄車步行前往。果然,前面漸漸堵了起來,車輛排起長隊,蔣哥和我輕鬆前行,甩下身後的一輛輛汽車,快步來到古寺門口。“勅建岫雲禪寺”,六個大字映入眼簾。“勅建”原來源於康熙皇帝所賜名“岫雲寺”,古寺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10年的歷史了,怪不得所有的介紹都要加上一句“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現在叫潭柘寺也是來自民間,因為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的緣故。

無論何處寺廟,燒香拜佛總不見少數。對於蔣哥和我來講,燒香拜佛並非此行目的,雖然不為敬香、未拜佛,倒是有一佛學理論讓我們兩人頂著烈日仔細閱讀了半日。“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並非是為了什麼果而要去種什麼因”,其實,用哲學的話來講,就是因果關係,事物之間的聯絡是普遍性的,只是要搞清楚因果關係,是由原因導致結果,並非有了什麼結果採取謀求什麼原因。曾文正公在給子輩的家書上說的清楚,但問耕耘、莫問收穫。耕耘到了,收穫自然就有了,何必為了達到什麼結果而徹夜難眠呢?現階段的我們不就是這種情況麼,什麼結果也不是我們自身能夠決定的,去付出、去耕耘,自然時間到了,收穫也就來了。

寺中不少有參天大樹,白皮松悠然挺拔,婆羅樹七葉悠然,兩棵巨大的銀杏樹——“帝王樹”“配王樹”魏然屹立,相傳在清代,每有皇帝登基這帝王樹都要長出一條小枝幹,最後與主幹重合,乾隆皇帝出遊到此,便御封為帝王樹,看到此段簡介不免嫌乾隆帝稍過俗淺,百年之後可還有什麼帝王樹,倒是人民當家作主方是千秋之業。

再往裡走,有一處文房四寶字畫售賣處,書法好壞且不夠資格來評論一二,到是所錄曾文正公句讓人留戀再三,“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這是曾國藩家訓中的一段話,不管你背後倚仗的東西多麼厲害,最終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是誰。朋友圈裡有一篇文章《你認識誰,和你有什麼關係》雖然表達觀點過於絕對,但是很好的認識自己,最終讓自己變得強大才是關鍵所在。

遊一處風景,不僅僅是遊玩而已,如果心情舒暢到哪裡都是美景,可美景背後總有流淌不息的文化所在。正如潭柘寺的古樹,歷經千年風霜不侵,那筆直的樹幹直入雲霄,若在冬日雪後來此,不免會想起“大雪壓青松”的詩句來,欲知高潔,方在雪化之時,人之修養操守亦不過如此。

本文作者:清泉 公眾號:寫點什麼

頂部